陈仲强, 齐强, 郭昭庆, 李危石, 曾岩, 孙垂国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
目的 总结陈旧结核性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的自然病程,并总结其治疗策略。
方法 以自1995 年3 月至2008 年7 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确诊陈旧结核性胸腰椎后凸畸形并住院手术治疗者(n=29)为研究对象,回顾性总结其病例资料,对比分析截瘫病例组与未截瘫病例组的胸腰椎结核发病年龄、胸腰椎结核病程等因素的差异;对于上胸椎后凸畸形,其外科治疗以脊髓减压为主要目的;而对于下胸椎和胸腰段后凸畸形中的轻中度后凸畸形(Cobb<80°)病例采用椎体楔形切除、前缘垫高后方闭合畸形矫正术,对于中重度后凸畸形(>80°)病例采用脊柱节段切除,双轴旋转技术后凸畸形矫正术;术后定期随访其脊髓功能恢复情况、后凸角度的变化和融合情况。
结果 29 例均于胸腰椎结核发病后半年至2 年出现胸腰椎后凸畸形,后凸畸形缓慢进行性加重,其中20 例继发不全截瘫,其胸腰椎结核病程平均24.6 年(4 年~52 年),结核病变导致塌陷并融合的椎体数平均3.4 个(2~6 个),术前后凸角度平均86.4°(48°~120°)。另9 例未截瘫者,其胸腰椎结核病程平均14.9 年(7 年~26 年),结核病变导致塌陷并融合的椎体数平均4.3 个(2~7 个),术前后凸角度平均99.1°(73°~130°)。29 例按其后凸顶点所在节段分组,上胸椎(T1-4)后凸者100%继发截瘫(5/5),中胸椎(T5-8)后凸者90%继发截瘫(9/10),胸腰段(T11-L1)后凸者43%继发截瘫(6/14)。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两组的结核病程、后凸顶点所在节段、塌陷椎体数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的后凸角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3 例并发神经损伤,3 例发生脑脊液漏,1 例术后椎体间内植物移位压迫脊髓,急诊行翻修术后2 周恢复,另有2 例部分神经麻痹,分别于术后1 个月和3 个月逐渐恢复。术后随访平均25 个月(5~38 个月),后凸畸形平均矫正65°,平均矫正率为73%。
结论 对于重度陈旧结核性胸腰椎后凸畸形,尤其是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病例和中上胸椎后凸病例,建议尽早手术治疗;脊柱截骨术是治疗胸椎和胸腰段严重结核性后凸畸形的有效方法;上胸椎结核性后凸畸形继发截瘫的危险性高于下胸椎和胸腰段,但其外科治疗方面目前仍缺少满意的方法,手术以脊髓减压为主;严重结核性后凸畸形的外科治疗的创伤大、出血多、神经损伤的风险高,脊柱结核的早期规范治疗从而预防畸形的发生,或者在畸形较轻阶段行矫形手术是解决问题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