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干骨折的年发生率约占成人骨折的3%,其保守治疗方法包括石膏固定,功能支具(functional bracing)或者悬吊法,保守治疗往往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对于伴有血管神经损伤、开放性骨折、病理性骨折、双上肢多发骨折等患者往往需要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方式包括加压钢板,髓内钉,外固定架,克氏针或螺钉。目前临床上关于单纯肱骨干骨折保守和手术治疗两者的决策选择尚存在争议,还没有权威的研究提示手术治疗较保守治疗更具优势。来自芬兰的学者就现阶段芬兰国内的创伤外科医生对肱骨干骨折治疗选择进行了长时间,大样本的研究,研究发现现阶段临床医生对单纯肱骨干骨折也倾向于采取积极的手术治疗,相关结论发表在injury上。
研究者从芬兰国家住院医疗注册系统(Finnish National Hospital Discharge Register (NHDR))中获取1987年至2009年共23年间芬兰国内的肱骨干骨折住院病人的相关统计学数据。23年间共15906例肱骨干骨折住院患者,肱骨干骨折占住院病人的比例由1987年的9.4人/10万人年增长为2009年的19.3人/10万人年;共4649例患者接受了手术治疗,其中2524例(54%)女性(图1),年手术率由1987年的2.6人/ 10万人年增长为2009年的6.0人/10万人年(图2),女性患者和老年患者(图5)的手术比例增加更明显;而手术方法上,钢板内固定是主流术式(3264,70.2%),并且使用量在逐年增加(图3,图4),而髓内钉的使用率无明显变化(1987年0.7人/10万人年,2009年0.6人/10万人年)。
图1:男性和女性按年龄分布的手术率分布图
图2:1987年-2009年间芬兰国内肱骨干骨折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率统计图(人/10万人年)
图3:1987年-2009年间不同手术技术的应用率统计图(人/10万人年):钢板,髓内钉,外固定
图4:1998年-2009年间不同手术技术的应用率统计图(人/10万人年)
图5:1998年-2009年间不同年龄段人群的钢板使用率(人/10万人年)
研究结论:1.过去20余年间在芬兰国内,手术在肱骨干骨折治疗中的应用在显著增加,其中钢板技术应用增加明显,可能和手术医生的理念,临床操作技术,病人预期达到的效果等相关;2.老年人和女性接受手术治疗比例增加最明显,这是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因目前尚无证据表明老年人或者女性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效果更好;3.其它手术治疗技术如髓内钉无明显变化,但克氏针,螺钉等应用在逐年减少。
研究者认为在目前尚无证据表明手术治疗较保守治疗有更好的功能预后情况下,其手术率的上升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因此建议创伤外科医生对所有肱骨干骨折患者做出治疗决策前均应进行详细全面的评估。
【编者按】单纯肱骨干骨折教科书上经典的观点认为大部分可以进行保守治疗。坎贝尔骨科学上建议保守治疗可接受的复位标准为缩短<3cm,成角<20度,旋转<30度;AO骨折治疗原则上也未将单纯的肱骨干骨折列入手术适应症中。但是目前创伤外科医生在临床实践中大部分都倾向于对肱骨干骨折病人采取积极的手术治疗,国内如此,国外也大抵如此。积极手术治疗所带来的收益往往是骨科医生选择手术治疗的主要原因,坚强的内固定允许早期的功能锻炼,同时可减少患者的疼痛,改善生活质量,这是我们和患者术前谈话时重点强调的,但是手术治疗的相关并发症如手术入路内的血管,神经,肌肉损伤的严重性,术后钢板拆除时可能存在的更大的血管、神经损伤风险则往往被临床医生在谈话中忽略。编者在临床实践中也倾向与对肱骨干骨折进行积极的手术治疗以便患者能有更好的生活质量,这也是人文关怀的需要嘛,但这绝不是临床医生在术前谈话时强烈带有个人倾向性的理由,具备保守治疗指征的患者,手术或非手术治疗的决定权应该在患者,而不是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