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体髂骨移植(ICBG)在由于其在腰椎融合手术中效果良好,临床上仍被广泛应用,但ICBG的并发症也是众所皆知的。因此,不断有临床和和试验研究尝试在脊柱融合手术中采用异体骨或人工材料替代ICBG。
近日,发表于Spine杂志的一篇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对一种脱钙骨基质材料在腰椎融合手术的作用进行了考察,并与ICBG进行了对比分析。该研究的作者为美国匹斯堡医学中心的James Kang , MD等,研究中采用的人工移植材料(Grafton脱钙骨基质移,Grafton-DBM))来自于田纳西州的Medtronics 公司。
在研究中,作者将46例接受后路单节段腰椎融合术的患者按2:1的比例随机分为DBM组(Grafton脱钙骨基质联合局部取骨移植,30例)和ICBG组(自体髂骨移植,16例)。DBM组的平均年龄为64岁(女21例,男9例),ICBG组的平均年龄为65岁(男5例,女9例)。单独由一名放射科医师对患者术后6月、1年、2年时的X线平片及CT片进行评估。通过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DI)和F-36简明量表考察患者的临床疗效。
表1.纳入及排除标准
图1.该研究的X线及CT扫描检查方案。
表2.一般资料
共有41例患者(DBM 组28例;ICBG 组13例)获得2年的最终随访。术后2年随访发现,DBM组和ICBG组的最终融合率分别为86%和92%(P = 1.0)。在ODI评分改善方面,DBM组(16.2)的略高于ICBG组(22.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2346)。术后24月,Grafton组躯体功能评分始终较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823)。两组的躯体健康评分基本一致。在术中失血量方面,ICBG组显著高于Grafton组(P < 0.0031)。
图2.术后2年的影像学总体融合率。
表3.围手术期及住院期数据
图3.一例行Grafton联合局部取骨移植融合患者术后2年的正侧位X线片。
图4.术后1年CT扫描表明,经横突骨性融合坚固(A,冠状位;B,轴位)
图5.两组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图6.两组的躯体功能评分。
图7.两组的F-36简明量表躯体健康评分。
图8.两组的右侧腰背疼痛差异。
作者认为,经术后2年随访评估,腰椎融合术中采用Grafton脱钙骨基质组联合局部取骨移植(ICBG组)的总体融合率为86%,其与ICBG组临床效果相当。
Grafton and local bone have comparable outcomes to iliac crest bone in instrumented single-level lumbar fus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