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轴向腰椎椎间融合术入路的应用解剖

2012-03-19 17:04 来源:丁香园 作者:phdyhm
字体大小
- | +

轴向腰椎椎间融合术(Axi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AxiaLIF)是近年来新出现的一种微创融合技术。尽管已经有一些关于安全性的临床报道,但因为许多脊柱外科医生对骶前间隙解剖不熟悉,轴向腰椎椎间融合术在临床上很少应用。为了进一步从解剖的角度探讨经骶前间隙轴向腰椎椎间融合术(AxiaLIF)入路的安全性,南方医科大学丁自海教授等进行了一项前瞻性试验,该研究结果发表在2012年2月15日出版的Spine杂志上。

在该研究中,作者通过模拟手术从正中矢状面解剖分离了16具成人骨盆标本,观察骶前的筋膜层次,测量骶直肠筋膜和盆内脏神经的相关解剖数据。参照Marotta方法,模拟手术置入导针,确定导针路径和重要解剖结构的关系,测量导针在骶前间隙中的相关解剖学数据并计算平均长度的95%可信区间。

结果显示骶前间隙内的筋膜结构分为5层,骶直肠筋膜的出现率是93.8%,在骶前壁层筋膜的起始部位:S2 为18.8%,S3 为43.8%,S4 为31.2%,它将骶前间隙分为上下两部分;盆内脏神经限制直肠下段的解剖分离,可作为骶前间隙矢状安全区域的指标,其长度是2.2cm(1.9–2.5cm)。模拟手术时,导针到盆内脏神经的最短距离是0.8cm(0.4–1.2cm),到S3/4 横线的垂直距离是1.5cm(1.2–1.7cm)。

该研究表明经骶前间隙轴向腰椎椎间融合术入路的安全性是相对的,由于骶直肠筋膜、骶前静脉丛横干和骶前血管变异的存在,手术入路面临着较大的风险。当进行骶前间隙入路手术时,脊柱外科医生需要选择精确的入路平面。

图1 骶前壁层筋膜(parietal presacral fascia)覆盖了骶前血管(presacral vessels)与交感神经干(sympathetic trunk)。LCIA:左侧髂总动脉;LCIV:左侧髂总静脉;LSA:骶外侧动脉;MSA:骶正中动脉;MSV:骶正中静脉;R:直肠;RCIA:右侧髂总动脉;RIIV:右髂内静脉;ST:交感神经干。


图2 A,骶前间隙存在疏松结缔组织;B,骶前间隙的筋膜结构。ANF:自主神经筋膜(autonomic nerve fascia);FPR:直肠固有筋膜;R:直肠;RF:直肠骶骨筋膜。


图3 自主神经筋膜侧面观。ANF:自主神经筋膜(autonomic nerve fascia);FPR:直肠固有筋膜;R:直肠;RF:直肠骶骨筋膜;SHP:上神经丛(superior hypogastric plexus)。


图4 骨盆内脏神经的位置。PF:骶前壁层筋膜(parietal presacral fascia);PSN:骨盆内脏神经; RF:直肠骶骨筋膜。


图5. 术中置针的路径。FPR:直肠固有筋膜;ANF:自主神经筋膜(autonomic nerve fascia);PF:骶前壁层筋膜;PSN:骨盆内脏神经;R:直肠;RF:直肠骶骨筋膜;SHP;上神经丛。


图6. 骶静脉丛的交通静脉(骶前壁层筋膜已移除) 。LCIA :左侧髂总动脉;LCIV:左侧髂总静脉;LSV :骶外侧静脉:MSV :骶正中静脉;REIA:右髂外静脉;RIIA:右髂内动脉;RIIV:右髂内静脉;ST:交感神经干。

表1.  骨盆内脏神经的相关测量

表2.  骶前间隙中导针的相关测量

 The Relevant Anatomy of the Approach for Axi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编辑: 庞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