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腰部多裂肌影像学改变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

2012-02-22 16:21 来源:丁香园 作者:sampdoria
字体大小
- | +

【2012AAOS专题报道】标题: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腰部多裂肌影像学改变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

摘要

引言

腰多裂肌位于腰骶结合部后方,竖脊肌深部,肌肉纤维多为纵向走形,对于保持腰椎曲度,稳定腰椎起着重要作用。不幸的是,它经常得不到锻炼,出现废用性萎缩,而被脂肪组织浸润替代。有研究显示,椎旁肌脂肪浸润与慢性腰疼密切相关,而腰椎管狭窄的患者椎旁肌的体积是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尚不明了,本文则主要研究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腰多裂肌的影像学改变与其功能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

该研究共纳入70例患者,诊断均为L4-5椎管狭窄症,无机械性背痛或腰椎节段失稳。记录这些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狭窄的节段数和症状持续时间等,并进行分析。获取L4-5椎间盘水平横断面MRI影响,在T1加权MRI图像上评估腰多裂肌的脂肪浸润程度。在L4-5水平计算多裂肌与同侧腰大肌的比值,确定腰多裂肌横截面的相对面积(RCSA)。应用JOA评分来评价其功能状况。

结果

研究结果表明年龄大于60岁(P<0.01)、JOA评分中运动障碍及膀胱功能项目得分较低(P<0.05)的患者脂肪浸润的比例较高;男性患者RCSA数值更高(P<0.01);JOA评分中运动功能障碍、卧位翻身、洗漱、前屈、膀胱功能等项目中得分较低的患者对应的RCSA也较低。而BMI指数、狭窄的节段数及症状持续时间与脂肪浸润和RCSA均没有明显关联。

讨论与结论

腰多裂肌脂肪浸润虽然与慢性腰痛密切相关,但其与患者的功能状况并没有明确的相关性。本文首先提出了RCSA的 概念,它是一种相对面积值,即腰多裂肌与腰大肌面积的比值,可以排除单独使用腰多裂肌横截面积时,患者体重(BMI)或者拍摄影像角度等因素对于结果的影响,可以更客观可靠的反应腰多裂肌体积的变化。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于解释腰椎管狭窄患者生活质量和治疗结果的差异很有帮助。

编辑: 夏志敏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