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学方法虽已广泛用于脊柱损伤的诊断,但椎弓根间距(interpediculate distance,IPD)对于脊柱爆裂骨折的重要性却很少提及。IPD的增加与脊柱损伤的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目前仍不清楚。为此,巴西学者Caffaro, Maria Fernanda Silber等进行了一项回顾性研究,进一步验证IPD与脊柱爆裂骨折后椎管的狭窄程度、神经功能缺失以及椎板骨折之间的相关性。
在该研究中,作者对一个三级创伤中心(tertiary trauma center)1989年至2009年期间的260例新鲜胸腰椎爆裂骨折
患者的数据进行了分析。通过将骨折椎体IPD与上下邻椎IPD进行比较,以确定骨折椎体IPD的增宽幅度。此外,还记录了患者的神经功能状态、椎管狭窄程度以及椎板骨折等数据。结果发现,IPD与椎管狭窄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r = 0,39; t = 6,78; p = 0,00),出现神经功能缺失(24.7% +/- 12.6%)以及椎板骨折(24.6% +/- 16.2%)患者的IPD显著增加。
该研究结果表明,影像平片上IPD与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的椎管狭窄程度、神经功能缺失以及椎板骨折均存在显著的相关性,提示IPD是一种评价患者脊柱损伤严重程度的可靠方法。
图1.前后位影像平片上,通过比较上下邻椎与骨折椎体的IPD,确定IPD的增宽幅度。IPD =椎弓根间距;I0 = 骨折椎体的IPD;I1 =上邻椎的IPD;I2 =下邻椎的IPD。
图2. 在伴或不伴神经功能缺失的患者中椎管损伤狭窄程度的平均百分比
图3. 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中IPD增加时神经功能缺失可能性的变化曲线
图4. 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中IPD增加百分比与椎管狭窄的百分比之间的散点图(r = 0,39)
图5. 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中IPD增加时出现椎板骨折可能性的变化曲线
表1.椎管损伤狭窄程度相关变量的均值与标准差
表2.基于椎弓是否存在椎板骨折的Frankel分型的频次分布
Can the Interpediculate Distance Reliably Assess the Severity of Thoracolumbar Burst Fractu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