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减小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脱位的发生,长期以来公认为臼杯倾角(外展角)和前倾角应分别为40±10°和15±10°。近年来随着导航,机器人,以及3D成像技术的发展,对于Lewinnek在1978年所给的经典安全区定义产生了怀疑。
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实践中(多种股骨头大小供选择,多种线性选择以及非骨水泥股骨固定的优势),存在一个疑虑,这些目标值是否足够精确,可以有效预测置换术后脱位。
在本届AAOS年会上,美国学者Abdel对2003至2012年间11246例首次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经回顾确定由于224例患者置换术后关节脱位。临床人口学统计包括年龄、性别以及体质指数,影像学指标包括倾角(外展角),前倾角,旋转中心,肢体长度差异均进行分析。平均年龄64岁,平均体质指数29 kg/m2,平均术后首次脱位时间为18个月。最少随访时间为2年。
58%的此类髋关节置换术后关节脱位臼杯位于Lewinnek安全区内(图1)。平均臼杯倾角(外展角)为44±8° ,84%患者在此范围内。平均前倾角为15±9° ,69%患者在此范围内。平均旋转中心距原始旋转中心6 ±4mm,平均下肢长度差异为4±7 mm。
Lewinnek所给的臼杯安全区定义可能有用,不过现代临床应用上不能一概而全地认为臼杯置入安全区就万事大吉,不再发生脱位。对于某些患者,他们的臼杯安全区可能位于Lewinnek安全区之外,对于亚组的理想安全区的定义需要更进一步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