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腓骨头截骨后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

作者:小小老虎    2014-09-23
字体大小:

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并不常见,发生率只占所有胫骨平台骨折的7%至10%,但是该类型骨折的预后不良,容易造成膝关节不稳,因此必需进行手术重建关节和韧带的完整。通过前侧、前外侧、前内侧等手术入路可以很好的处理各种类型的胫骨平台骨折,但是对于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由于腓骨近端的阻挡目前尚无理想的手术入路,有时甚至需要进行腓骨头截骨来显露胫骨平台后外侧。

温州医学院骨科的Hong-wei CHEN医生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方法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术中不进行腓骨截骨,临床随访效果优良,其研究结果发表在2014年9月的Journal of Orthopaedic Trauma 杂志上。

作者回顾性研究2006年1月至2010年7月之间在温州医学院附属义乌中心医院治疗的胫骨平台患者,纳入标准为:CT扫描证实的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采用后外侧入路进行手术,获得随访的患者。共有32例患者被纳入研究,根据CT扫描结果(图1a-e),II型骨折(后外侧劈裂骨折)5例、III型骨折(后外侧压缩骨折)11例,IV型骨折(后外侧平台塌陷并劈裂骨折)2例,V型骨折(后内侧平台劈裂合并后外侧平台塌陷骨折)14例。

1.jpg

图1 骨折分型示意图以及CT影像 a I型骨折 b II型骨折:后外侧劈裂骨折 c III型骨折:后外侧压缩骨折d IV型骨折:后外侧平台塌陷并劈裂骨折e V型骨折:后内侧平台劈裂合并后外侧平台塌陷骨折

患者在全麻或脊髓麻醉下俯卧位进行手术,平行腘窝皮纹在其外侧3cm处做倒“L”形切口,沿股二头肌内侧缘向下延长大约7cm。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后在股二头肌和腓骨头内侧游离腓总神经(图2)。

向外牵开腓总神经和股二头肌肌腱,结扎膝下外侧血管,注意保护腓总神经和切口远端的动脉血管。骨膜下剥离比目鱼近端并和腓肠肌一起向内牵开。在腘肌和比目鱼肌之间显露关节囊和后外侧胫骨平台。在腘肌下方进行固定。

水平切开后侧关节囊以后,向上牵开外侧半月板就可以充分的观察后外侧胫骨平台(图2b和c)。进行复位时,尽量维持膝关节伸直位纵向牵引以利于显露骨折端。如果需要延长切口,则可以部分切断比目鱼肌近端和进行骨膜下剥离。

2.jpg

图2后外侧入路显露膝关节 a 浅表解剖情况 b 深部解剖情况 c深部解剖情况的术中照片

对于V型骨折则需要两个入路,通过后内侧入路复位胫骨平台后髁,对于塌陷性骨折进行植骨填充避免复位丢失。使用拉力螺钉或钢板螺钉进行骨折。为避免损伤血管,直视下将钢板远端紧贴骨质放入后外侧钢板,精细测量螺钉长度避免从前侧穿出。

术后2至3天开始进行包括股四头肌、屈伸踝关节等在内的康复锻炼,如果存在交叉韧带损伤,则在术后4至6周开始功能练习。术后6周开始部分负重,在3至5个月骨折完全预后以后进行完全负重。

该组患者平均切口长度、损伤时间和出血量分别为8.6±1.4 cm,、69.2±15.6 min和(100.4±19.8 ml。平均随访18.2个月(范围12至36个月),没有出现深部感染、钢板松动断裂、骨折再移位、膝关节外翻畸形等情况。1例患者出现医源性腓总神经损伤,在保守治疗2个月症状减轻。

正侧位X线及CT检查提示有26例患者获得解剖复位,剩余6例患者的骨折台阶小于2mm((图3a-h)。 患者的膝关节Rasmussen功能评分平均为24.8±2.9,其中优19例(评分≥27分),良11例(评分20至26分),可2例(10至19分)。

3.jpg

图3 后外侧入路治疗的后内侧劈裂和后外侧塌陷胫骨平台骨折。矢状位上后外侧平台骨折的塌陷已获得解剖复位。a和b 术前胫骨平台的正侧位X线 c和d 术前三维CT重建和矢状位重建,显示胫骨平台后外侧塌陷 e,f 术后正侧位X线显示骨折解剖复位 g,h 术后冠状位和矢状位CT重建显示骨折复位良好。

通过此次研究,作者认为采用无需腓骨截骨的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治疗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可以很好的显露骨折端并轻松的进行稳定的固定,软组织的损伤较小,临床效果优良。

编辑: orthop204    来源:丁香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