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 1000 条关于 h 的文章
-
-
2013.08.26 郭建巍: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学诊断
48h高热的元凶是MRSA-11HPV-47CRBSI的培养方法-20HPV-56HPV低危型和高危型-48HPV临床检测的意义-51
-
-
2013.08.23 双磷酸盐可降低使用吗啡癌症患者的骨质疏松风险
本研究的研究设计路线通过比较用和没有吗啡治疗的女性癌症患者骨质疏松症发病率,探讨吗啡使用相关的骨质疏松风险,来自台湾中国医药大学C H Kao教授及其团队进行了一项研究(Bisphosphonate treatment may reduce osteoporosis risk
-
-
2013.06.24 FGF23浓度升高与骨密度增加有关
女性血浆FGF23浓度与髋部骨折发生风险的关系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是一种尿磷酸盐激素,同时抑制骨化三醇合成。为了在社区老年人评估血浆FGF23浓度与骨矿密度(BMD)和髋部骨折的关系。来自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医学院Joachim H lx教授及其团队进行了
-
-
2013.06.03 各国偏头痛指南的比较和启示
偏头痛是种神经血管性疾病,我国最新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我国人群的偏头痛患病率为9. 3%,与亚洲和世界上其他地区基本相近。大量研究表明偏头痛的发病年龄多在儿童期和青少年,随年龄增大而发病逐渐增多。偏头痛的发作包括前驱期、先兆期( 见于有先兆的偏头痛) 、发作期及恢复期。发作除有持续4 ~ 72 h 的中重度
-
-
2013.05.13 研究揭示共济失调、痴呆和低性腺功能综合征的致病基因
一例共济失调、痴呆和低性腺功能综合征患者的影像学及神经病理资料共济失调和性腺机能减退综合征在一个世纪以前就被描述,但是其基因异常情况却不甚明了。来自哈佛生殖研究中心的David H. Margolin等教授采用外显子测序的方法揭示了共济失调、痴呆和低性腺功能综合征的致病基因,发现其与泛素化
-
-
2013.05.03 流感患者或可通过气溶胶传播流感病毒
发生过程所起作用的讨论早已展开,特别是在2009-2010年流感季节期间H1N1病毒株大规模爆发之时。Bischoff及其同事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在特定的
-
-
2013.04.13 Thyriod:南京医科大学张国新等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在ATDs发展中起作用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关系有报道称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与消化系外的疾病,例如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冠心病有关。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TDs)的危险因素大部分仍是未知的,幽门螺杆菌感染与ATDs是否有关仍有争议。为了确定幽门螺杆菌感染
-
-
2013.01.14 吸烟者缺血性卒中后溶栓治疗效果更好
吸烟者溶栓效果较没吸烟者更好吸烟者溶栓后转归较好被称作吸烟溶栓悖论,最早是在心肌梗死的治疗中发现的。吸烟者和非吸烟者发生缺血性卒中后使用静脉用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其再灌注率和临床转归是否存在差异尚不清楚。为此,德国柏林卒中研究中心的Christian H. Nolte博士等人进行了一项研究
-
2012.12.21 PLOS Med:遏制传染病爆发需公共卫生的长期投入
PLOS Med发表文章称,传染病的爆发,如猪流感(H1N1),威胁到全球人类的健康,资助机构与人道主义组织应把这个问题看作是发展性问题而不仅仅是紧急事件,它需要长期扶持与资金投入。以普林斯顿大学Tiffany Bogich为首来自美国多个部门与机构的文章作者回顾近400起严重的国际公共卫生
-
-
2012.11.28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及治疗
胆道出血-32PPI和H2RA -12急性上消化道患者出血的Blatchford评分-61
-
-
2012.10.17 第五跖骨基底骨折分型及治疗建议
跖骨骨折是最为常见的足部损伤类型之一,年发生率约为67/100,000。其中,约70%涉及第五跖骨,而第五跖骨骨折的病例中约80%发生于基底部。10月的Injury杂志刊登了Polzer H等德国研究人员对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分型、治疗等相关情况进行的一项循证医学研究。该文首先简要回顾了第五跖骨基底部
-
2012.06.12 常用药物的配伍禁忌及预防措施
现将我科室发生的药物配伍禁忌报道如下:1.抗菌药的配伍禁忌头孢哌酮钠:(1)与环丙沙星直接接触时出现沉淀,环丙沙星静脉滴注后使用同一输液器输注头孢哌酮2.0g+0.9%NS100mL,在更换液体时,发现2种溶液在莫非滴管内出现沉淀。更换输液器,把更换下来的输液管静置2h或摇动,沉淀不消
-
-
2012.06.01 沙门氏菌感染可能与接触家禽有关
感染沙门氏菌暴发菌株的患者数量人类沙门氏菌感染越来越多地与家禽相关联,但医学界仍缺乏相关的控制措施。2005年,发生于乌拉圭首都蒙得维的亚的沙门氏菌感染大暴发经脉冲场凝胶电泳鉴定为稀有菌株引发。为了厘清感染源和避免此类疾病再次发生,美国国家新兴传染病中心的研究者Nicholas H
-
2012.04.07 微流体芯片技术检测流感准确快捷
2009年H1N1流感大流行引起人们对可广泛用于流感诊断的技术方法的重视,现在流感诊断方法存在不足,耗时较长,经常出现错误的阴性结果。现在,波士顿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快速有效诊断季节性和流行性流感菌株的原型设备,为临床医生提供快速、低成本、精确性高、可进行床旁检测的诊断工具,进而限制流感的传播
-
2012.03.02 急性脑卒中CT灌注成像遭质疑
的418例大脑中动脉或颈内动脉阻塞连续患者,他们均在症状出现后8h内接受治疗,并且在治疗前接受了影像学评估。其中227例(54%)接受CTP检查,191例(46
-
2018.11.30 APPSF 亚太制药高峰论坛
亚太制药高峰论坛Asia Pacific Pharmaceutical ScienceSummit Forum(APPSF)时间:2019 年 1 月 9-10 日地点:上海虹口三至喜来登酒店主办单位:上海盛杰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印度制药协会(IPA)指导单位:上海市工商业联合会信息产业商会协办单位:印度制药委员会(PCI)支持机构:上海市工商业联合会信息产业商会健康分会ACPIKSPORAcharyaInstitutesJSSAcademy of H ...
-
-
2013.06.15 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单一疗法可有效预防HIV-1的母婴传播
临床上,HIV母婴传播(PMTCT)的预防通常采用的仍是以齐多夫定(ZDV)为基础药物的疗法,但这一疗法存在潜在毒性风险。因此,来自法国巴黎Hopital Pitié Salpêtrière 医院的Roland Tubiana等人展开一项研究,研究结果在线发表于2013年6月12日的《临床感染性疾病》(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杂志上。作者发现,在仅仅为了预防母婴传播H ...
-
-
2013.04.15 放射性心脏病手术治疗长期疗效不佳
Kaplan-Meier 生存曲线显示放射性心脏病患者与对照组相比长期死亡率明显不同胸部放疗可有效治疗纵膈和胸腔的肿瘤,但对心脏的长期辐射可导致冠脉疾病、血管病变、心病疾病、伴有收缩和或舒张功能异常的心肌疾病以及传导系统疾病。胸部放疗导致心脏并发症的发生率并没有确切数据,相关研究显示有42%的患者出现瓣膜病变,有14%患者有应激性心肌缺血发生。即使放射结束后,放射相关心脏病(radiation-associated h ...
-
2013.01.04 Circ Cardiovasc Interv:良好的PAD手术后治疗可降低再次手术风险
一项新研究显示,因为外周动脉疾病(PAD)致使日常生活受限的患者会接受择期经皮血管重建术,其中约一半患者并未得到最佳药物治疗以及/或者按照推荐的方式改变生活习惯,例如戒烟。该研究在线发表在2012年12月11日《循环心血管介入》杂志上,研究结果还发现,手术干预前接受阿司匹林和他汀类药物治疗会大大降低(第一次手术后)6个月内再次行血管重建术的风险。资深作者MichaelGrossman博士(安阿伯密西根大学)告诉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