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骨不连:骨形态蛋白-2促骨形成效果好

2015-03-27 12:01 来源:丁香园 作者:何勇槟
字体大小
- | +

美国有5%到10%的骨折患者最终将导致骨不连或者骨折延迟愈合,而骨不连也带来沉重的财政负担、家庭健康费用增加以及降低患者的劳动能力。长骨中最容易发生骨不连的当属胫骨,而腓骨、肱骨、股骨等也较常发生骨不连。促成骨不连的因素有营养状况、吸烟情况、糖尿病、感染、不恰当的固定、缺乏维生素D或钙、使用激素或者非甾体抗炎药等。

在骨不连的治疗中有两条重要原则:1、获得牢靠的固定;2、改善骨折周围生物环境。目前为改善骨折周围环境,常在骨折断端清创后行自体骨移植再加上骨形态发生蛋白(BMP)来促进成骨,常用的有BMP-7和BMP-2两种。但现有的研究集中在探讨BMP-7和BMP-2分别在骨不连的治疗效果上,没有关于两者之间疗效的对比。

为探讨对比BMP-7与BMP-2各自在治疗长骨骨不连的疗效,Janet D. Conway医生等回顾性分析了医院175名患者共214处长骨骨折骨不连,这些患者在骨折骨不连后采用自体植骨辅以BMP-7或者BMP-2治疗。

统计分析相关数据后得出,应用BMP-2治疗的患者无论是在影像上表现的愈合率、愈合时间,还是能进行负重行走时间上,均优于BMP-7组。相关结果发表在2014年出版的Orthopedics上。

作者根据病历记录以及影像学资料,最终筛选出符合要求的175名患者共214处长骨骨折骨不连。其中骨不连78处发生在胫骨,70处在肱骨,66处在股骨。176处为闭合性骨折,29处为开放性骨折,9处不详。154处出现骨缺损,平均缺损为1cm(介于0.1cm到10.5cm之间)。

由三名资深医生对患者行清创、自体植骨(至少35mL)手术,最初63名患者(33名女性、30名男性,平均年龄46岁,介于11岁到85岁)76处骨不连辅以BMP-7治疗(早期只有BMP-7),随后112名患者(48名女性、64名男性,平均年龄37岁,介于2岁到79岁)138处骨不连辅以BMP-2治疗。

收集关于患者的相关数据,包括年龄、性别、自身并发症、负重情况、缺损范围及类型、移植物的来源、是否喝酒及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吸烟情况、随访时间、愈合情况、愈合时间、术后不良事件(移植物处再次骨折为不良事件,持续骨不连为失败)等。

患者的影像学评估包括观察皮质的前后位及侧位片,影像上定义愈合为存在3处完整的皮质,不愈为3月后4处皮质中有2处或者以上不完整。临床上定义愈合为能患者能负全重且不疼痛(图1 AB;图2 AB)。图1a.png

图1A 侧位片,60岁女性患者,左胫腓骨骨不连,同时还有断裂钢板、反屈畸形、马蹄形挛缩,患者行钢板取出、重植钢板、自体植骨、辅以BMP-7等治疗。

图1b.png
图1B 侧位片示骨性愈合(术后8个月)。

图2a.png
图2A 前后位,49岁女性患者,右侧近段胫骨骨不连,断裂钢板,进行自体植骨、辅以BMP-2等治疗。

图2b.png
图2B 前后位示骨性愈合(术后1年)。

结果发现,使用BMP-7辅助治疗的患者中,有70%的骨不连在接受植骨术后平均30周达到影像学愈合,75%的骨不连在术后平均23周能进行负全重,仍有15.8%的骨不连因持续不愈需要再次手术。使用BMP-2辅助治疗的患者中,有93%的骨不连在接受植骨术后平均19周达到影像学愈合,88%的骨不连在术后平均15周能进行负全重,有6.25%的骨不连因持续不愈需要再次手术。平均随访时间为17个月。

使用BMP-7或BMP-2辅助治疗的两组患者中,均部分能在植骨术后负全重,平均时间分别为23周和15周,具有显著性差异。而两组患者也部分能在术后达到影像学愈合,平均时间分别为30周和19周,具有显著性差异。另外BMP-2组的患者比起BMP-7组能有更多的骨不连愈合,分别为93%和70%,具有显著性差异。两组间的并发症发生率没有统计学差异。

作者认为,运用BMP-2辅助治疗较BMP-7治疗的患者能有更高的愈合率、能更早愈合以及更早进行负全重。同时运用BMP-2治疗所带来的费用较骨不连导致的后续费用更低(胫骨骨不连,费用分别为$5408和$20,364)。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何勇槟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