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已经成为工业化国家越来越普遍的问题,在美国,肥胖人群已经超过了成年人的35%。与此同时,全膝关节置换的数量预计也将由2005年的50万例增加至2030年的348万例,这也意味着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的肥胖人口数量也将明显增加。肥胖不仅是骨性关节炎的危险因素,随着全膝置换患者的年轻化,肥胖也成为了包括手术部位感染等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对于那些病理性肥胖(BMI ≥ 40kg/m2)的患者更是如此。近期的一项meta分析还发现,当BMI ≥ 30kg/m2时,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翻修和假体周围感染的比例也明显增加。
假体周围感染是肥胖患者特别需要关注的问题。虽然假体周围感染作为全膝关节置换失败的主要原因,其发生率只有1%-2%,但肥胖患者出现深部感染的概率是非肥胖患者的3-6倍。在过去的十年中,文献报道中假体感染的整体比例一直在下降,但考虑到肥胖人口的增加,这仍是医生无法忽视的一个问题。
假体周围感染的标准治疗方法就是采用二期翻修,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90%的病例获得良好的远期效果。虽然肥胖会增加假体周围感染的风险,但是对于二期翻修的影响尚未可知。为了评价病理性肥胖对全膝感染二期翻修的影响,来自梅奥医院的Chad D. Watts, MD等将病理性肥胖和非肥胖患者的翻修率、再感染率、再手术率和患者主观结果进行了比较,原文发表于JBJS 2014;96:e154(1-7)。
作者对1987-2007年因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发生假体周围感染而行二期翻修的2423例患者进行了回顾。采用2 : 1配对的队列研究,将37例病理性肥胖(BMI ≥ 40kg/m2)患者和74例非肥胖BMI < 30kg/m2患者进行了比较,组间按照性别、年龄和再次置入假体的日期进行了匹配。研究结局包括再次翻修、再次感染、再次手术、KSS疼痛评分和功能评分。随访时间至少5年。当满足以下一个以上条件时,即可诊断为假体周围感染:(1)两次或以上培养出相同的病原菌;(2)去除假体时可见脓液;(3)手术病理组织学检查可见急性炎性表现;或(4)有窦道和假体相通。
结果发现,病理性肥胖患者的再次翻修(32% vs 11%; p < 0.01)、再次感染(22% vs 4%; p < 0.01)、再次手术(51% vs 16%; p < 0.01)的风险均明显高于非肥胖患者。术后5年的假体生存率分别为:病理性肥胖组80%,非肥胖组97%。术后10年的假体生存率分别为:病理性肥胖组55%,非肥胖组82%。两组患者的KSS疼痛评分均明显改善,术前平均评分为:病理性肥胖组50 ± 5分,非肥胖组55 ± 2 (p = 0.06);术后2年平均评分:病理性肥胖组74 ± 5分,非肥胖组89 ± 2分(p < 0.0001);术后5年平均评分:病理性肥胖组72 ± 6分,非肥胖组88 ± 3分(p < 0.0001);术后10年平均评分:病理性肥胖组56 ± 9 分,非肥胖组84 ± 3分(p = 0.01)。
作者认为,病理性肥胖会明显增加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二期翻修术后的再次翻修、再次手术和再次感染的风险,同时其中期临床随访也提示其疼痛评分及功能评分明显低于非肥胖患者。因此,对于病理性肥胖的患者,应该注意其潜在增加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二期翻修的术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