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明才教授:中医和西医应该互相尊重,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而不应该互相瞧不起。
necromancy:尊敬的邱教授,您好,我是丁香园战友necromancy非常感谢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为丁香园战友解答问题。我的问题是:作为一名著名的专家,一定接触了不少很有“来头”的病人。现在不少医院都设置了特需医疗部,这使得我们在临床工作中接触了不少有背景的病人。我们对待每一个病人都应一视同仁,但有时确实也会见到一些有身份的病人气势凌人,甚至对治疗指手画脚.作为年轻医生,怎样在临床工作中和此类患者打交道,做到不卑不亢,按原则治疗?谢谢!
邱明才教授:每个医生都经历相同的成长经历,要耐心,否则很快就老了。年轻就是优势。对于不同于上级医生的意见,将它写在病程记录里是一种宣泄内心苦闷的好方法。我的导师朱宪彝就是这样教我的。
工作中的烦恼人皆有之,美国总统布什被伊拉克问题搞得头昏脑涨的。当了主任也有一大堆烦恼,学会自我调整,期望值不要太高。
Bigheaddorctor:尊敬的邱教授,我是华西的内科学研究生,我从华西一位老师那里听到过你很多很有创新性的想法。你在很多疾病的发病机制中很强调免疫的因素,比如在糖尿病。而且对糖皮质激素的使用有自己很多独特的见解,希望借这个平台请教你这样一个问题,你怎么免疫因素在疾病发病机制过程中的作用,而且听我们老师说,你在很多疾病中创造性的使用糖皮质激素,获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想请教下你这方面的经验,谢谢!
邱明才教授:谢谢您的鼓励。最近,我们在骨病方面也使用了糖皮质激素,效果奇好。患者来自全国各地,广西、广东、河南、甘肃、内蒙等地。我们要为他们只好病,传统的方法不灵,就要开拓思路。我们的切入点是多做活检,如骨活检、肌肉活检、肾活检、皮肤活检、胃活检等。有了病理学证据,医生就可以大胆用药了。甲亢和糖尿病也不例外。所以,我们近几年发表了几篇有影响的文章,如:应加强对部分2型糖尿病多器官免疫损伤研究(中华医学杂志2005年3月30日)。去年9月DIABETOLOGIA 的主编Edwin Gale发表的淡化糖尿病分型的述评。我觉得,我们的观点比他的观点还超前。
liuliuli:尊敬的邱教授您好,我是丁香园会员liuliuli,很荣幸能有机会向您求教:我是临床七年制专业,今年在读大六,已选择内分泌作为进一步攻读的专业。近几年我都一直拥有执着的目标,说出来不怕您笑话,那就是背更多的书,比别人记得更牢,考出比别人更优秀得成绩.可现在我进临床实习近一年时间后反而模糊了目标,读书好和成为一名好医生相距的比我想象中的更遥远,临床好和科研好也相区甚远,而就我现在对所在实习医院的观察,如果想要异军突起就必须有优异的科研成果.我不懂临床思维和科研思维是否相互促进,亦或是两样截然不同的东西,总之我现在两样都缺乏,我很着急。我想请教邱教授的就是:如果我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就我现在的阶段是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在病房还是钻研科研.用大把时间读论文呢?请邱教授指点迷津,万分感谢!
邱明才教授:您的问题带有普遍性。读书好非常重要,但决不能读死书,生吞活剥地死记硬背。这些知识只能做为基础,在工作中灵活运用。我认为,当医生就应该多与病人接触,仔细观察病人的变化,从中发现有趣的东西。而这些发现才是我们需要进行研究的课题。一点一点积累,时间长了,就会有所收获。
thomeland:当一个好医生,既有自身的努力,也需要客观条件:医学是一门很深的科学,学校教的只是很很基础的知识;而要做好临床工作,需要在临床上不断学习,不断加深,拓宽自身医学素质。而医学本身也不断发展,需要不断更新现有的医学知识,这也要求临床医生与时具进,更新自身的医学观念。而国家,卫生系统,医院也应该为医生的锻炼,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环境;毕竟,医学是一门实践科学,没有一定的环境,医生很难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素质。谢谢!
邱明才教授:我同意您的见解。一个人的成长需要良好的环境,包括人文环境和学术环境两方面,自己的努力也是关键。临床医生出国关键是到哪里去?发达国家都有职业准入制度。在丹麦,当农民也要有资格考试,自己根据自己的情况决定。您大概来自四川。
Ink:尊敬的邱教授您好,我是丁香园会员ink,是七年制的学生,曾经在内分泌科实习,也曾聆听您的查房,对您很崇敬,这里我想问您的问题是:临床医生如何处理临床实践和科研论文的关系?临床科研论文发表的多少和质量在临床上对医生的职称似乎很重要,而对我们小医生来讲,也非常渴望自己有能力 有机会去做科研,发表高质量的论文,然而如何着手? 我们学校七年制,包括社会七年制学生正在大规模的扩招,比如我们学校现在已经招生到每一届120人左右,人多了似乎意味质量的下降,同样,我们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现在,我们国家又在扩招八年制本硕博连读的学生,说时要跟国际接轨,请问:您如何看待现在七年制的培养模式?对我们的前途可以做一个评价么?对我们的就业或者前景能谈谈您的看法么?对我们国家发展的八年制教育有什么评价么?这样的教育制度的优点和缺点呢?我对您所创造的免疫理论非常佩服,包括您对某些代谢性疾病免疫的评价如肾脏穿刺 皮肤活检等检查,请您谈谈我们年轻人应如何创新么?
邱明才教授:年轻医生的责任或能够做到的是向上级医生学习,向病人学习,向同道学习。创新的任务只能在主任的指导下去实践,而不能随意性很大,也就是说,要有科学依据。我认为,7年制的教育模式可能要废止,仅差一年,就是硕士,有些不公平。我感觉,8年制教育会逐渐拓展,获取博士学位。人数不宜太多,否则质量必然下降。感谢您的鼓励,我个人的创见遇到的阻力很大,这才有意思,我要不断地做下去。临床上注意观察是获取创新灵感的唯一来源。我对那些从文献到文献的研究无大兴趣,但也无权阻止别人去做他自己感兴趣的工作。
zhangling118:尊敬的邱教授您好,我是丁香园会员zhangling118,去年非常有幸陈老师带我去开会,恰好在宜昌能看见您!非常喜欢听您讲课。这里我想问您的问题是:如何在中国做一个“临床”科学家?如何面对科研?现在国内的文献不敢看,大家都急功近利;非常想做临床的科研,但时间却要求你必须做虚无飘渺的细胞;临床的问题很多,但都必须花大量时间,精力,财力去研究,但作为一个年轻人,面对的主要问题还是生存!还是要晋升职称,必须违背自己良心的写一些“文章”。我想作为一个好医生,但不想做为另类,我很彷徨……
邱明才教授:我非常理解你的苦恼。我想每个人都能成为临床科学家是不现实的,但经过努力也并非没有可能。我在宜昌汇报的病例就具有很强的创新性。现在,那位病人已经完全痊愈了。这就是我的乐趣。然后,我将其上升为理论,再去指导我的临床实践,也同样取得了不错的治疗效果。这些就是临床科研,为病人解决问题,同时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gp9901:尊敬的邱教授您好,我是丁香园会员gp9901,请问:您不觉得我们国家的医疗体制和医学教育有极大的问题吗?一些三甲医院科室里研究生、博士生一大堆,可是有多少疑难病需要这些人看?可以说很多硕、博出身的人从事临床还不如毕业后兢兢业业的专科生、本科生!在一般三甲医院里还是以常见病、多发病为主,要那么多高学历、低能力的人干吗?都挤在大医院是导致医疗费用过快增长的根源!糖尿病应该在社区进行防治,当然出现并发症还是要去专科医院。科学在日新月异,飞速发展可老百姓却越来越难获得科技发展带来的成果,甚至还要为之付出高昂的代价!一方面大医院人满为患,一方面社区急需人才!您有什么高见?曾经北京市卫生部门说东城区大医院密集,医疗资源过剩,社区卫生服务不好做,我们通过一段时间的调查却发现,一方面大医院密集,医疗资源的确过剩,可另一方面老百姓依然缺医少药,很多慢病患者得不到及时的医疗照顾,也有人享受不起!据人民大学的一项调查,北京市每年新增贫困人口84%是因病致贫、或因病返贫!老百姓越来越看不起病了!可能让尊敬的邱教授为难了!您多呼吁吧!
邱明才教授:我非常同意您的观点。总的来说,我们国家的医疗改革是失败的,存在许多问题。“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本身就包括每个人都应该享有基本的医疗保证。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如果连这一点都做不到,那就背离了党的宗旨。宪法里提到了人人平等的内容,当然也包括医疗。创建和谐社会需要大家努力。
chwk2006:现在想做一名好医生真的很难,弄不好就要吃官司.在我们基层医院更是如此.我们与患者大多很熟悉,沟通应该没问题,我们在工作中的态度也不错,但总感到患者不信任.效果好的时候还行,效果一旦不好,则怨言不断,但是有很多的病大医院的治疗效果也不一定很好。邱教授,您说我们基层的医生该怎么做才好?
邱明才教授:当医患之间存在信任关系时,这种医疗活动可以继续;当这种关系不存在时,建议患者转诊上级医院治疗。
Wanlilongmiao:邱教授您好!对于患者来讲,谁能花费他们的钱最少;谁能在最短时间内把他们的病治好或者最大程度的减轻痛苦,谁就是他们心目中的好医生。但是就目前科室收入和我们个人收入成正比的机制下(我们医院是这样),我们怎样做才能成为病人心目中的好医生?
邱明才教授:医疗活动应当与医生收入脱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