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密度减少或预示内分泌治疗获益

2014-05-05 21:08 来源:丁香园 作者:shumufeng
字体大小
- | +

发表在临床肿瘤学杂志(JCO)的两项研究表明,与治疗相关的症状和乳腺密度减少可能是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妇女可从辅助内分泌治疗中获益的预测因素。在其中一项研究中,接受内分泌治疗的第一年间出现特定不良事件(特别是血管舒缩症状)的女性患者,其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都可得到改善。在另一项研究中,第一次随访摄片发现乳房相对密度较基线时减少超过 20% 的妇女,乳腺癌死亡风险将下降 50%。

这两项研究的随刊社评指出,如果患者获知自己可以从内分泌治疗中获益,那么,「病人可能更愿意容忍」治疗所带来的副作用。

国际他莫昔芬-依西美坦辅助治疗多国试验(TEAM)分析探讨了 TEAM 试验中入组的 9325 例受试者的生存结局与具体不良事件间的关系,TEAM 试验是一项在包括美国在内的九个国家进行的随机 3 期试验。入组患者为雌激素受体阳性和/或孕激素受体阳性且适合接受辅助内分泌治疗的绝经后妇女。

研究人员报告称,患者经随机分组分别接受依西美坦 25 毫克每日一次治疗共 5 年,或他莫昔芬 20 毫克每日一次共治疗 2.5~3 年,序贯依西美坦 25 毫克每日一次共治疗 2.5 年至 2 年(序贯方案)。

分析内容包括在辅助内分泌治疗的第一年中报告的所有不良事件。血管舒缩症状被定义为「一种主观和瞬时的热觉,包括潮热和盗汗。」肌肉骨骼不良事件定义为「所有可归结为关节痛、关节炎、肌痛、和骨疼痛等症状。」骨质疏松症因其病程较长(很可能超过一年才出现症状)而不被认为是肌肉骨骼不良事件。外阴阴道症状包括「所有的阴道干燥、瘙痒,阴道分泌物,性交疼痛,子宫内膜和性欲障碍。」

与无特定不良事件或无不良事件的患者相比,那些有特定不良事件的患者可获得更好的无病生存和总生存结局。研究人员认为,血管舒缩症状对远端复发和生存结局产生了最强烈的影响。报道存在多种不同特定不良反应数量越多的患者,其远端转移、疾病复发和死亡风险的减少就越明显。

就无病生存期而言,血管舒缩症状的多变量危险比为 0.731,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症状的危险比为 0.769,肌肉骨骼不良事件为 0.826。就总生存期而言,血管舒缩症状的多变量危险比为 0.583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症状的危险比为 0.570,肌肉骨骼不良事件为 0.811 。研究者称,结局与治疗分配无关。

研究人员得出结论:尽管该试验仅是催生出一个假设,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内分泌治疗所引起的特定不良事件和结局或可有望用于治疗疗效的有价值的预测因子和生物标志物。未来仍有必要进行前瞻性研究来推进乳腺癌的个体化治疗策略的进展。

根据一项在瑞典进行的基于人群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他莫昔芬治疗者第一次摄片随访发现患者相对乳腺密度较基线减少 20% 以上者,其乳腺癌相关死亡风险相比乳腺密度保持稳定者减少 50%。

这项研究涉及 974 名绝经后的乳腺癌患者(基线和第一次随访时)。试验基线时研究者从患者的病例记录中析取治疗信息,有 474 例患者接受他莫昔芬治疗,500 例患者未接受。采用自动阈值法测量并表达为乳腺密度的绝对密度阈,计算从基线起乳腺密度变化的百分比。

经过 15 年的随访,研究者观察到有 121 例(12.4%)患者死于乳腺癌。死于乳腺癌的患者中有 35% 乳腺密度阈减少 20% 多,与之相比,未死于乳腺癌的患者这一比例为 48%。在他莫昔芬治疗组,与乳腺密度一直保持稳定的女性相比,乳腺密度减少 20% 以上者的相对死亡风险为 50%。

研究人员总结认为,仅在他莫昔芬治疗组发现乳腺密度减少与更好的长期乳腺癌特异性生存率相关,提示乳腺密度阈的变化可能是他莫昔芬治疗反应的一个便利的生物标志物。如果上述发现得到证实,那么乳腺密度的改变有望用作治疗反应的早期标志物,并为临床医师提供用于监测术后辅助治疗的更为有效的工具。事实上,鉴于乳腺密度值自动算法的进步,将其转化为临床常规工具的效价比是可接受的。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李林栋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