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臂外固定支架治疗长骨不愈合疗效良好

2014-04-07 11:00 来源:丁香园 作者:宝证心仪
字体大小
- | +

以往单臂外固定支架多用于牵拉成骨,而用于伴或不伴骨质缺损的骨折不愈合也有明显的优势。该技术操作简便,应用一些简易的器械就能迅速完成,这种装置位于肢体外部,可重复使用,大大减少了治疗成本。这类装置嵌入肢体的部分允许功能性负重和动态加压,固定针远离骨折端,所以在感染病例中极为有用。

印度泰戈尔医学院Harshwal教授等进行了一项前瞻性研究,运用单臂外固定支架治疗了37例长骨不愈合的病例,疗效良好。研究近期发表在Injury上。

Harshwal教授选取了2007年5月至2009年12月37例长骨骨折不愈合的病例(7例股骨和30例胫骨),均行单臂外固定支架治疗。骨折处多位于长骨中1∕3段,其中16例为闭合性损伤,21例为开放性损伤。病例平均损伤时间为8个月(6周至3年)。23例为萎缩型不愈合,14例为肥大型不愈合。感染性骨不愈合有15例。根据Paley分类标准,骨不愈合A型25例,B型12例。

手术方法:充分清创,彻底切除死骨与感染性瘢痕组织。切除的软组织进行细茵培养及活检。清创完成后,使用单臂外固定支架,并根据骨不愈合的类型分别进行骨折端加压或皮质骨截骨术。所有病例均使用轨道外固定系统(the rail external fixator system)。

Harshwal教授使用名词“单病灶式(monofocal)”治疗用来描述在肢体一个节段的加压和牵引延长;“双病灶式(bifocal)”治疗描述在肢体一个节段(骨皮质截骨处)进行牵引延长并在第二个节段(骨不愈合处)进行加压;“三病灶式(trifocal)”治疗描述在两个骨皮质截骨处牵引并在骨不愈合处进行加压。在A1和A2.1型骨不愈合的病例中,使用单侧外固定支架来进行骨不愈合段的直接加压(acute compression)(单病灶式),在硬化型骨不愈合伴畸形病例中,骨端加压之前先行手法整复使得对位良好。在B型骨不愈合中,当胫骨的骨缺损或骨短缩<3cm或股骨的骨缺损或骨短缩<5cm时,先进行直接加压,然后在骨折处进行牵引;当胫骨的骨缺损或骨短缩>3cm或股骨的骨缺损或骨短缩>5cm时,就需要进行骨皮质截骨术和骨运输技术。当外侧肢术延长术完成后就必需进行腓骨切除术。

在感染性骨不愈合的病例中,研究人员经验性使用抗生素(头孢唑林2g/6h,庆大霉素3mg/kg/d),并根据细菌培养及敏感测定结果及时调整抗生素。所有病例在术后2至3天后出院,出院前进行钉道护理和功能锻炼。病人在使用拐杖进行下地活动时开始部分负重锻炼。在“单病灶式”治疗方法中,最初在骨不愈合处进行加压和牵引,从而刺激软组织成骨,若病情需要,再进行牵引来完成肢体的延长。

使用“双病灶式”治疗合并骨皮质截骨术一般在术后7天的门诊复查后开始实行骨撑开牵引。无论是“单病灶式”还是“双病灶式”治疗,撑开牵引的速率最初一般是1mm/d,然后根据骨再生的情况而定。病人每2至3周复诊。当影像学上出现桥接骨痂以及肢体长度相等同时,就可以开始使用Dyna环来加速骨质的硬化。骨质硬化完成后,拆除外固定支架并开始进行完全负重锻炼。

评价结果由骨质情况和功能情况两部分组成。骨质情况主要分为4个方面进行评估:骨折愈合、感染、畸形以及肢体长度偏差(LLD)。功能情况主要分5个方面进行评估:可观察肢体情况、邻近关节僵硬情况、软组织营养情况、剧痛、患者生活不能自理。

在此项研究中,5例使用“双病灶式”外固定,32例使用“单病灶式”外固定;平均愈合时间为5个月;肥大型平均4个月,萎缩型平均6个月;感染病例需要更长的愈合时间,约25.2周,无菌型愈合只需要16.6周;最后的结果根据Paley and Catagni标准进行评估,骨质情况方面:优24例,良9例,中1例,差3例;功能情况方面:优27例,良6例,中1例,差3例。总体评价中优64.8%,良24.32%, 中2.7% ,差8.1%。典型病例如图所示。

图 1使用“单病灶式”外固定进行肢体延长。(A)5个月的胫骨感染性陈旧性骨不愈合,最初使用I/M钉治疗。(B)拆除I/M钉,彻底清创后使用单侧外固定支架并进行急性加压。(C)术后3周,患者膝关节与踝关节恢复完全活动范围,允许患者进行患肢部分负重。(D)术后2个月,对患肢进行撑开牵引术,从而延长肢体长度。(E、F)术后4个月和6个月,对新生骨进行加固。(G)术后1年随访,外固定支架拆除。

图 2“双病灶式”外固定。(A)ⅢB型开放性骨折拆除原先内固定,进行彻底清创,使用“双端式”外固定支架治疗,术后2个月,骨运输开始。(B)术后8个月。(C、D)患肢膝关节活动度完全恢复,但是踝关节僵硬,患者进行部分负重锻炼。(E)术后10个月,骨运输完成。在这个阶段,骨不愈合断接触良好,骨移植完成。(F)术后13个月,新生骨的加固和愈合完成。(G、H)可见下肢骨的骨重建,双下肢等长。

此外,当骨缺损或骨短缩较少时(胫骨<3 cm,股骨<5 cm),先行骨痂延长术,再行直接加压(acute compression)的效果更好。

研究结论认为,使用单侧外固定支架进行牵拉骨生成技术可以使骨不愈合的患者得到较好的愈合率。此技术学习过程短,易于掌握,可以同时纠正肢体的畸形与短缩。对现有病例的分析也表明,使用加压—牵引技术比起骨搬运过程更为有效,可以减少一系列并发症,如:骨折段不愈合;但是最大的决定因素还是骨缺损的范围。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orthop215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