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骨平台骨折复位丢失:冠状位骨折和粉碎程度有责

2016-09-11 20:35 来源:丁香园 作者:吴建群
字体大小
- | +

很多因素影响胫骨平台骨折术后的临床疗效,Ali 等报道胫骨平台骨折手术失败率高达 31%,年龄大于 60 岁、负重过早、术前移位程度、骨折粉碎程度和严重骨质疏松等是骨折复位丢失的危险因素。

Weaver 等报道了在双髁胫骨平台骨折中,复位丢失为 29%~59%,后内侧冠状骨折是复位丢失的危险因素,该文献中只是针对双髁骨折中后内侧骨折块进行了研究,缺乏对后外侧骨折块的研究以及在单髁骨折中的情况。为此,来自韩国的 Kim 教授,深入研究不同因素对单髁或双髁胫骨平台骨折复位丢失的影响,相关论文发表在 injury。

从 2014 年 6 月至 2006 年 1 月,作者一共纳入 135 例(138 例胫骨平台骨折)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纳入标准: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随访至少 1 年,术后 CT、随访中负重位膝关节正侧位片。排除标准:无术后 CT,有术后感染病史,严重损伤致截肢。

手术技巧

待软组织条件改善后,对于肿胀明显、开放性伤口可临时采用外固定架固定,二期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根据软组织条件和骨折类型,选用单外侧或双钢板固定。对于单钢板固定,可采用前外侧或前内侧入路。对于双钢板固定,通过前外侧和内侧双切口暴露,钢板固定于近端胫骨前外侧和内侧(或前内侧)。术后 1 月可开始部分负重。

术前通过 CT 或 X 线确定 AO 分型,术后影像学分析关节面压缩程度、髁是否增宽、关节面与胫骨解剖轴的对位(图 1)。复位丢失认为是相对于术后即刻 X 线,关节面压缩大于 3 mm;髁加宽大于 5 mm;对位内翻或外翻大于 5°;钢板螺钉松动或断裂。冠状位骨折是指胫骨平台外侧或内侧主要骨折线位于相对股骨髁后轴线-45°至 30°之间(图 2)。

tu1.jpg
图 1 关节面压缩(A)、髁增宽大小(B)、关节面与胫骨解剖轴对位情况(C)等测量

tu2.jpg
图 2 冠状位骨折,骨折线位于相对于股骨髁后轴线 - 45°至 30°之间

在 138 例胫骨平台骨折中,40 例(29%)出现复位丢失。其中 B 型骨折中有 11 例(20.4%),C 型中有 29 例(34.5%,其中单侧钢板固定 13 例,双侧钢板固定 16 例)。

冠状位骨折占 43 例(31.2%),其中 B 型骨折中有 10 例(18.5%),C 型中有 33 例(39.3%)。根据 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骨折粉碎程度和冠状位骨折与复位丢失有关,与骨折 AO 分型无关。

在 AO B 型和 C 型分析中,也可看到粉碎程度和冠状位骨折与复位丢失有关。在 B 型中,粉碎程度和冠状位骨折 OR 值分别为 9.114 和 9.117,C 型中分别为 8.49 和 4.78。但是在 C 型骨折中,固定方式(单钢板或双钢板)与复位丢失无关。

为此作者认为当胫骨平台骨折存在冠状位骨折时,如若通过内侧或外侧钢板无法稳定固定,则应考虑采用后内侧、后外侧(后侧)入路直接固定或支撑钢板固定,以减少后期骨折块复位丢失的可能。

[紫川秀第二注]:胫骨平台骨折治疗的难点就是关节面的复位和固定。手术中很多医生总是注意把关节面抬的足够高,以防术后锻炼之后出现关节面复位丢失,但却忽略了最根本的问题,骨折块是不是做到坚强固定。对没有获得坚强固定的骨折块,即便复位很完美,后期仍避免不了丢失。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刘芳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