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髋臼骨折最新进展,提出了很多关于髋臼骨折方面的新概念,Injury 编辑部根据文献总结回顾了 2010~2015 年髋臼骨折相关知识,包括流行病、诊断、培训/教学、手术入路、复位技巧、内植物、康复、预后等。现将要点介绍如下。
流行病
髋臼骨折流行病学特征改变并不是新的知识,主要集中在儿童和老人。来自德国骨盆损伤数据结果显示老年患者高峰年龄为 60~70 岁,且 60 岁以上患者骨折主要累及前壁,而年轻患者主要累及后壁。同时另一项研究表明老年髋臼骨折患者 24% 为移位型骨折。
儿童髋臼骨折研究相对较少,同样来自德国骨盆损伤数据结果显示儿童髋臼和骨盆骨折发病率为 2.1%(153/7360),153 例中仅 15 例(9.8%)为髋臼骨折。值得注意的是,15 例中只有 6 例随访了 2~11 年,从另一角度说明儿童髋臼骨折需长时间随访。作者近期报道过进行 10 年儿童多发伤(ISS 大于 16)伴骨盆髋臼骨折存在很高的同质性,只有 1% 累及髋臼骨折。
手术入路
最近提出了很多不同的改良或新的髋臼骨折手术入路。
Ganz 等描述的髋关节脱位手术技巧,有很大改进且得到了广泛认可,但仅仅通过 4 例病例报道说明此技术,而且有 1 例手术入路明显不同于其他 3 例。Masse 等波拉 31 例髋关节脱位手术治疗患者,平均随访 24 月,可获得良好的影像学和临床效果,但强调需要多中心研究加以证实。Podeszwa 等通过手术治疗 11 例儿童髋关节关节内病理性脱位患者,发现在 24.5 月随访中,并无发现股骨头坏死,手术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式。
前骨盆内入路固定髋臼骨折虽不是新的技术,但是作者提出了一些它的优势和不足。首先其在髋臼和骨盆骨折中应用广泛,几乎适应于所有前侧髋臼骨折,但应该注意其内固定的安全区和内固定技术。最新提出的 Paratectus 入路在处理某些特殊的骨折如老年骨折有一定的前景,但是需要更多临床研究证明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复位技巧
最近也开始研究髋臼骨折复位技巧、复位工具、复位导航协助工具等。如 Kistler 和 Sagi 等描述的前骨盆内入路可直视下更加准确复位固定后柱骨折。前内侧穹顶嵌顿骨折(平片上示鸥翼征)固定困难且预后差。Scolaro 和 Routt 等首次描述了一项新的技术,通过髂腹股沟入路做一个髂窝内侧皮质窗,则可有效复位和固定骨折块,无需植骨。Zhuang 等采用同样技术治疗 14 例自体植骨支撑关节内穹顶骨折。Laflamme 等报道了采用此技术磷酸钙填充避免关节下塌陷,取得满意效果。
同时介绍一些新的复位器械,如射线可透过的撑开器、钢板置入手柄、成角球形长钉推杆、原位折弯器。
导航工具也越来越多,已经通过尸体和人工合成骨盆材料证实 3D 导航有一定的价值和优越性。目前仅仅只有少部分关于比较传统技术和 3D 导航应用的研究,Oberst 等发现 3D 导航可提高患者术后复位质量,推荐在移位型髋臼骨折中应使用 3D 导航技术。Wong 等认为导航技术可有效提供按螺钉置入的准确性、避免移位。
内植物
内植物的创新主要在钢板,尤其是支撑钢板和四边形钢板的设计。此钢板可经腹腔、预塑、易弯曲,可有效适应骨盆的几何形态。但目前并无相关临床研究或与传统钢板对比研究。本文作者发现同髂腹股沟入路,四边形支撑钢板可获得满意的疗效,认为可适用于髋臼骨折,同时需要更多的对比研究。
总结
有限的髋臼骨折流行病学研究提示老年髋臼骨折发生率在升高,儿童髋臼骨折开始获得更多的关注,但仍不知其真实发生率。常规使用 Judet 斜位提出疑问,并不是那么有效。3D CT 重建在诊断中是尤为重要的工具。新的手术入路和内固定扩展了医师们的术野,但其有效性和安全性仍需更多的研究证实。导航技术应用前景较好,目前临床应用范围偏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