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关节骨折较为常见,采用何种方式治疗需综合考虑非常多的因素,如损伤的机制、骨折类型、皮肤软组织条件等,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需保持非负重多长时间,非负重时间长短影响患者工作时间、带来经济损伤。
目前文献中并没统一明确的建议非负重时间段,也有学者提出术后立即负重并不影响功能预后。来自美国的 Swart 教授就踝关节术后非负重时间问题进行了相关研究,提出应根据患者骨折类型和伤口并发症情况调整非负重时间,相关论文近期发表在 injury 上。
首先建立的网站,主要通过问卷形式调查,有 9 个问题,包括下列内容:
(1)询问术者(由 AOFAS 和 OTA 医师)对患者非负重时间长度的确定;
(2)根据骨折的类型分为:旋后外旋型、双踝骨折、三踝骨折;
(3)根据患者年龄和健康情况又分为 3 组,年轻健康、老年健康、老年伴多种合并症;
(4)患者自身愿意保持非负重多长时间,什么因素(包括损伤类型、骨质量、骨质疏松、临床合并症、年龄等)影响患者保持非负重状状态。
一共给 2353 名骨科医师(AOFAS 1443 名,OTA 910 名)发邮件,最终得到 702 医师(29.8%,AOFAS 462 名,OTA 240 名)符合标准的回复。首先,损伤越严重、年龄越大、合并内科疾病越多,医师推荐的非负重时间越长(图 1)。对于年轻患者平均非负重时间为 4.9 ±3.1 个月,年轻旋后外旋 SER4 型骨折、老年三踝骨折伴合并症患者非负重时间平均为 7.6 ±6.0 个月。
问卷回答存在明显异质性,通过对各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损伤类型和身体状况是决定非负重时间长度的重要指因素,身体状况尤为重要。
图 1 不同骨折类型和健康状况患者的非负重时间分布
同时,什么因素影响医师对患者非负重的时间长短的决定发现,骨质量占 79%,内科合并症、骨折类型分别占 77%、64%(图 2),尽管骨质疏松和患者年龄占 50% 左右,但并不是首选。
图 2 潜在影响非负重时间长短的因素
作者认为骨科医师对踝关节术后患者非负重时间的选择存在明显差异,但主要考虑骨折损伤类型和是否伴有合并症,同时也考虑患者的骨质量问题。需要更进一步研究这些因素与非负重安全期的关系,有利于明确哪类患者可早期功能锻炼,尽量减少经济和生理上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