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技术:动态固定加峡部修复治疗早期腰椎峡部裂

2016-07-19 09:00 来源:丁香园 作者:童勇骏
字体大小
- | +

腰椎峡部裂在临床中并不少见,患者往往因腰痛就诊而发现。对很多年轻患者来说,腰椎峡部裂是个治疗难题。传统的椎间融合,后路固定方式创伤巨大,术后也容易出现融合相关并发症,如脊柱僵硬,临近节段退变等。

有学者提出,对年轻患者的腰椎峡部裂治疗时应该提倡单纯的峡部裂修复,但单纯峡部修复有时很难达到缓解疼痛的效果,并且要进行单纯修复,患者需要满足以下 5 条:1. 椎弓根峡部裂,伴或不伴有 I 度椎体滑移;2. 腰痛症状,无下肢放射痛症状;3. 年龄小于 25 岁;4. 经严格保守治疗 6 月后无效;5. 患者没有对应节段明显的椎间盘退变征象。

近期,来自四川华西医院的 Xing, Rong  等在 Spine 上报道了峡部修复结合脊柱动态固定系统治疗腰椎峡部裂的手术新方法,该方法采用动态固定系统 ISOBAR TTL 作为固定方式,结合直接椎弓根峡部修补,即能避免开放融合创伤较大,又能解决单纯修复固定强度不够等问题。作者经过平均 2 年的随访,治疗的患者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研究收集了峡部修复结合脊柱动态固定治疗的病例共 13 例,均满足以下条件:1. 双侧腰椎椎弓根峡部裂,无脊柱滑移,或有轻微 I 度以内的脊柱滑移;2. 症状为典型的腰痛症状,无下肢神经压迫情况;3. 腰椎进行 6 月保守治疗后无明显缓解。和传统的单纯峡部修复治疗腰椎峡部裂的标准相比,本研究的适应证更广,对患者年龄和椎间盘退变的要求更低。

术前经常规前后位,侧位,三维 CT,屈伸位 X 片确认患者存在脊柱椎弓根峡部裂,病变节段存在不稳定。术后 2 年内按时随访患者 ODI 及 VAS 评分情况。

为避免传统正中手术入路对脊柱旁肌肉的剥离损伤,作者推荐采用脊旁肌的 Wiltse 入路。该入路在多裂肌和最长肌之间,通过两者间的肌间隙暴露椎弓根峡部(图 1)。清除断裂峡部的假关节组织,暴露峡部缺损,清创缺损断端硬化骨,植骨融合,置钉固定。

对 13 例患者进行长达两年的术后随访,术后 VAS 和 ODI 评分较术前均存在显著好转,临近关节退变 UCLA 评级 I 级或 II 级病例和术前基本一致,未观察到术后明显的临椎退变。

典型病例介绍:

image001.png
图 1 术前 X 片及 CT 提示腰 5 椎体轻度滑移,双侧椎弓根峡部断裂,椎板发育不良

image003.png
图 2 MRI 检查提示腰 5/骶 1 椎间盘 IV 级退变(pfirrmann),椎间盘高度丢失,信号降低 

image005.png
图 3 皮肤切开,分离皮下组织,钝性分离多裂肌和最长肌肌间隙,暴露上下关节突及椎弓根,牵开器牵开肌肉。后常规手术方案 

image007.png
图 4 术后 1 周 X 片及 CT,ISOBAR TTL 内固定系统位置佳

image009.png
图 5 术后 6 月(A),12 月(B),24 月(C)X 片提示内固定稳定,未松动。术后 12 月 MRI(D)提示和术前相比,临近节段椎间盘无明显退变。肌肉萎缩和脂肪浸润较轻微。术后 24 月(E)提示完全骨性融合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刘芳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