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尺骨鹰嘴骨折也可保守治疗

2016-07-10 10:00 来源:丁香园 作者:栾富钧
字体大小
- | +

鹰嘴骨折占全部上肢骨折的 10%,可以由直接或间接创伤造成,肘关节功能重要,活动范围丢失对上肢功能影响极大。切开复位张力带固定是最常用的治疗方式,但张力带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并且不适合所用类型尺骨鹰嘴骨折。

随着老年社会的到来,老年尺骨鹰嘴骨折越来越受到重视。大部分老年病人手术和麻醉耐受能力差,骨质条件差,手术风险高。既往小样本研究报道高龄鹰嘴骨折保守治疗效果不错。因此,英国学者 Timothy 团队回顾比较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老年尺骨鹰嘴骨折的疗效,文章发表在 Current Othopaedic Practice 上。

回顾 2011 年 1 月到 2013 年 8 月闭合性尺骨鹰嘴横行移位骨折,随访时间至少 6 月。根据移位程度(移位小于 2 mm,2~5 mm 之间,5~10 mm 之间,10~20 mm 之间,大于 20 mm)、治疗方式和年龄分组。收集并发症、VAS 评分、DASH 评分、病人满意度、再次干预和所有 X 线片资料。

保守治疗组的患者 90°屈肘位前臂吊带悬吊 2 周后在理疗师的帮助下行功能锻炼。

研究最终纳入 74 例,张力带组 36 例(47.4%,平均年龄 53 岁),钢板组 14 例(18.4%,平均年龄 61 岁),保守组 24 例(31.6%,平均年龄 78 岁)。17 人年龄超过 74 岁。张力带组和保守组疗效情况分别见表 1、表 2。

表 1 张力带组疗效情况
lfj1.png
lfj3.png
lfj2.png

表 2 保守组疗效情况
lfj4.png
lfj5.png
lfj6.png

张力带治疗组有 6 位患者移位<5 mm,年龄均<75 岁,总体疼痛评分低而功能评分高。

移位 5~10 mm、年龄<75 岁的患者,非手术治疗与张力带治疗相比,疼痛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尽管非手术治疗者功能评分比张力带治疗者差,但结果无统计学差异。而在移位 5~10 mm、年龄>74 岁的患者中,张力带治疗者较非手术治疗者疼痛明显增加,评分分别为 4.75、1.28,有统计学差异,平均功能评分也更差,分别为 27.25、9.18,但结果无统计学差异。

移位 10~20 mm 的患者,张力带组与非手术治疗组<75 岁的患者,疼痛评分和 DASH 评分无统计学差异。>74 岁者则两种治疗方式疼痛和功能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

移位>20 mm 的 4 位患者均进行了张力带固定。<75 岁组和>74 岁组平均疼痛评分分别为 5、3,DASH 评分分别为 29.55、33.33。

张力带组有 13 人因并发症或内固定取出进行了共 14 次再次手术,其中有 4 人年龄>74 岁。所有病人满意度相似。

因此,对于骨折移位<20 mm,年龄 ≥ 75 岁的尺骨鹰嘴骨折,保守仍可以取得不错的临床疗效。

「译者注」

骨折治疗的目标是可靠的固定、尽早的功能锻炼,及时的愈合。年龄不是决定治疗方案的绝对因素,生理年龄、患者要求和医生的经验技术相结合确定最终方案。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刘芳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