桡骨远端骨折(DRF)应该是人体最常见的骨折,其最佳治疗方式目前仍旧存在争议。现有的治疗手段包括手法复位石膏固定、克氏针固定、掌侧或背侧锁定钢板固定和外固定,其中掌侧锁定钢板使用越来越多,尤其是治疗骨质疏松患者,另外掌侧钢板还能允许患肢早期主动锻炼。
对于相对年轻的 DRF 患者,术者为了其尽早进行康复锻炼,也会选择使用掌侧钢板而不是克氏针进行治疗,但是目前仍缺乏对这些相对年轻患者(20~65 岁)中期功能预后的研究。
因此爱尔兰的医生回顾性分析了接受掌侧钢板或者克氏针进行治疗的 DRF 患者的资料,以求能对比得出不同患者在接受这两种方式治疗后其影像学结果、功能预后的优劣。研究结果发表在 2016 年 2 月的 Injury 杂志上。
作者选取自 2006 年 10 月至 2010 年 5 月在作者医院接受治疗的 DRF 患者,最终纳入 318 名接受掌侧钢板或克氏针固定治疗的患者,患者的年龄介于 20 岁到 65 岁。
克氏针组患者闭合复位后经皮克氏针固定,术后肘下 Paris 石膏固定,6 周后取出克氏针。掌侧钢板组患者选择远端 Henry 入路进行手术,术后石膏或 Futura 夹板固定 4 周。两组患者术后进行同样的康复锻炼。
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 32.2 个月(12~60 个月),掌侧钢板组患者其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和尺骨变异的平均值均明显优于克氏针组患者,有统计学意义。数值更高的尺偏角、桡骨高度和掌倾角与良好的功能预后(用 DASH 评分和 PRWE 评分来判定)相关,而数值更低的尺骨变异与良好的功能预后相关。
在本次中期随访研究中,尽管掌侧钢板组患者的影像学数值结果更好,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功能预后也更好(DASH 13.12 比 11.25 ; PRWE 17.56 比 16.31,均无统计学意义)(图 1、2)。
图 1 影像学显示克氏针固定效果不佳
图 2 解剖复位后掌侧钢板固定
克氏针对于那些简单骨折(OTA 分型为 A2,A3,B1 和 B2)的患者来说仍然是一种合适、经济的治疗方法。而对于那些不能进行闭合复位的复杂类型骨折(OTA 分型为 C2 和 C3)患者,掌侧钢板仍旧有其治疗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