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动时颈椎贡献几何?

2016-02-17 09:47 来源:丁香园 作者:王海强
字体大小
- | +

分析颈椎运动节段对运动的贡献,有助于揭示与挥鞭样损伤、椎间盘突出和椎间盘置换或融合有关的运动异常。颈椎屈/伸活动、侧屈时各节段的贡献,可依据反应活动度(ROM)的 X 线片加以评估。然而,以静态体位获取的影像资料,并不能真实的反应动态活动时椎体位置;而且,之前的研究往往忽略了颈椎运动节段对头部活动的贡献,仅仅关注 C2 到 C7 椎体。

美国匹兹堡大学骨科的学者,进行了一项描述性对照研究,表明颈椎各运动节段对头部活动的贡献随动态活动而变化,文章发表在近期的 Spine J 上。

该研究选取了 29 名年轻、健康参与者,无颈痛、无骨质疏松,无吸烟史,其中男性 15 人,女性 14 人,平均年龄 27.3 岁(20~35 岁)。参与者坐于高背椅上,进行全活动度范围的屈/伸,侧屈和轴向旋转,双平面 X 线系统每秒记录 30 幅图像。对每种活动,以基于表明的标记确定头部的运动特征,以基于体积模型的跟踪技术确定椎间盘的运动特征,以界定颈椎各节段对头部三种活动的贡献。

研究表明,头部每种运动,下颈椎运动节段在运动终末贡献逐步增加。对于头部的左侧屈和右侧屈,颈椎运动节段的贡献呈现镜像特征;头部左侧旋转和右侧旋转亦如此。然而,头部屈曲和后伸活动,颈椎运动节段的贡献非镜像特征。

图 1.jpg

图 1 头部屈曲时颈椎运动节段的平均贡献。蓝色实线为上颈椎运动节段,红色虚线为下颈椎运动节段。纵轴为头部前屈活动时贡献百分比,横轴为头部从全后伸(-60 度)到全前屈(+50 度)的范围。

图 2.jpg
图 2 头部后伸时颈椎运动节段的平均贡献。蓝色实线为上颈椎运动节段,红色虚线为下颈椎运动节段。纵轴为头部后伸活动时贡献百分比,横轴为头部从全后伸(-60 度)到全前屈(+50 度)的范围

图 3.jpg
图 3 头部侧屈时颈椎运动节段的平均贡献。纵轴为头部侧屈活动时贡献百分比,横轴为头部从左侧屈(-40 度)到右侧屈(+40 度)的范围。各节段对右侧屈贡献相当

图 4.jpg
图 4 头部轴向旋转时颈椎运动节段的平均贡献。纵轴为头部旋转活动时贡献百分比,横轴为头部从左侧旋转(+70 度)到右侧旋转(-70 度)的范围。各节段对左侧旋转贡献相当

以上研究表明,颈椎各运动节段的贡献随头部活动而变,终末点数据(如现行的 X 线片)不能精确体现;亦表明各运动节段的压力和剪力随之而变。头部三种活动终末时下颈椎贡献增大,提示大众避免头部处于屈/伸、侧屈和旋转终末位置,以免下颈椎椎间盘负担过重。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刘芳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