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前的CORR”是CORR杂志中的一个专栏,每期专栏中,主编Richard A. Brand MD会选择一篇上世纪发表于CORR杂志的经典文章进行回顾和点评。在最近一期专栏中,Richard A. Brand MD选择了由Carroll B.Larson MD于1963年发表的文章“Rating Scale for Hip Disability”。现将全文翻译如下,共大家参考!
评估患者的受累程度和对治疗措施的反应一直是临床医师的重要工作之一,但直至20世纪,临床上所采用的评估方法多是基于对个案或小组病例的总结,尚未形成相对规范的信息收集和评价体系。E. Armory Codman或许是最早认识到系统收集和储存患者信息的重要性的学者之一,在其代表性的文章中,提出了一套针对骨肉瘤患者的登记系统,用于常规记录患者的特定信息。但这一系统的主要用途还是在于科学研究,所记录的信息也很难量化,因而尚不足以评估特定患者的受累程度。Robert Merle d’Aubigné等从1949年开始,发表了一系列相关文章,描述了3种定量或归类分析患髋受累程度的方法,不同方法间存在轻度的差异。上述方法均旨在尝试用简明扼要的方法描述和评价罹患肌肉骨骼系统疾病的患者的受累程度和功能,它们的一些改良版本一直沿用至今。而Carroll Larson则在1963年发表了被称之为“Iowa髋关节评分”的量表。Robert Merle d’Aubigné曾推出了专门的髋关节评分系统,在每一等级的评分中,均对髋关节疼痛、活动度和功能做出了明确的分级。但是,这一系统仅适用于部分患者,因为在临床上,很可能出现患髋疼痛剧烈,仍保留较好的活动度和功能的情况。同时,这一系统在评价患髋功能时,仅仅对行走能力进行了评估,不能全面反映患髋的受累或功能改善情况。1963年,Carroll Larson提出了自己的髋关节评分系统,即”Iowa髋关节评分“。其优势在于,首次提出对患髋的疼痛、活动度和功能分别进行评分,而不需要用某一特定的分级去描述患髋的受累程度。同时,Iowa评分还从多个方面对患髋进行了评价,如”无辅助完成洗澡“,髋关节畸形程度等等。1969年,William Harris才推出了Harris髋关节评分系统,后者虽然应用的更为广泛,但与Larson的Iowa评分相比,二者仅存在细节上的差异,均是从疼痛、活动度和功能三方面分别对患髋进行评价,通过3方面评分的总和反映关节的受累程度。前面提到的3种评分系统或其修订版本至今仍可见于相关文献中。但需要指出的是,各评价参数的权重均是由作者根据自己的经验确定的,显得有些武断,也没有经过严格的验证。同时,这些评分系统均属于医师主导的评分,无法规避因评价者的主观意志而产生的偏移,也没有将患者所关注的某些重要因素纳入评分。
图1:Larson提出的Iowa髋关节评分系统
在过去的数十年里,也相继出现了一些患者主导的评分系统,从趋势上看,这些新评分系统逐渐占据了主流,成为评价髋关节受累程度的标准方式。与早期的3个髋关节评分系统相比,这些系统更为精细和复杂,也体现了更多相关领域学者的集体智慧。包括Merle d’Aubigné、Larson和Harris在内的那一代学者,往往不会考虑对他们的评分系统的可靠性进行验证。这对于确立一个严谨的评分系统是不可或缺的,包括了表面效度(是否能真实反映欲检测指标)、内容效度(是否能全面反映欲检测指标)、建模效度(各评价指标是否存在密切关联)和校标效度(是否能精确反映出不同受试者间的差异)等等。虽然在后续研究中,也曾对早期的髋关节评分系统进行可靠性验证,但往往仅限于对部分效度指标的考量。而当代的一些评分系统则经过了反复而全面的效度验证。患者的满意度评价一直是疗效评估中非常重要而又饱受争议的指标,至今尚未发现同时具备高灵敏性和特异度的评价方法。Sitzia曾对139种杂志中的195篇文献进行分析,发现仅有46%的研究报道了效度或可靠性相关数据,只有6%的研究同时报道了内容效度、校标或建模效度以及可靠性。Sitzia最终认为:从方法学上看,除极少数研究外,纳入分析的大多数研究均很难证实其结果的可靠性。另一个方面,这一结果也说明这些文献的作者尚未充分理解满意度评价中,不同指标的意义和重要性。从这一意义上看,欲开发出更好的髋关节评分系统,我们还需要进行大量的工作。
尽管如此,我们仍不能否认由Larson所提出的Iowa髋关节评分系统代表了髋关节评估方法的巨大进步。与更早期的评分系统相比,Iowa髋关节评分极大降低了源自检测者的主观性干扰,从而增加了评估结果的客观性。
50 Years Ago in CORR:Rating Scale for Hip Disabilit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