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或其翻修手术中,高位髋关节中心重建需要泪滴以上至少存在35 mm的骨盆骨质。但由于这项技术不能重建髋关节的正常生物力学,因此对髋臼假体的生存率是否存在影响,目前尚存有争议。以往研究认为,在泪滴以上进行髋臼假体定位范围较大,但髂骨这一解剖区域的骨量多大才可以使髋臼假体获得初始稳定性,尚无相关研究证实。
近日,美国马里兰大学医学院骨科的约翰·安东尼亚德斯博士实施了一项尸体解剖学研究,对人髂骨厚度及其高位髋关节中心重建手术相关的臼杯覆盖情况进行测量分析,他们的研究论文发表在近期出版的Clin Orthop Relat Res杂志上。
在该解剖学研究中,作者共采集了16具人尸体髋关节标本,去除标本表层软组织后,在马蹄窝最高点处插入一枚Steinmann针,位置处于髂骨内、外层之间,取下Steinmann针后,在髂前上棘至解剖学泪滴以每层5mm厚度对骨标本进行断层切断,然后对每个断层的髂骨厚度进行测量。
图1.平放的髂骨标本。标本上的横划线为研究中所取的髂骨断层截骨面。图中箭头所指为马蹄窝处Steinmann针的插入点。
图2. (A)染成蓝色的部分(箭头所指)为经马蹄窝插入Steinmann针的轨迹。(B)箭头所指为髋臼起始处至近端内、外层的Steinmann针的插入方向。
研究结果显示,髂骨的最大厚度为42 ± 9 mm,位于髋臼顶部泪滴以上35 ± 3 mm处。髋臼顶以上1cm,髂骨厚度减少24%,为32 ± 6 mm。髋臼顶以上2cm,髂骨厚度为22 ± 4 mm,较之最大厚度减少48%。
根据数据结果,作者认为,髋臼顶以上2cm的解剖学特点将会高位髋关节中心重建造成限制。
图3.自头侧向尾侧的髂骨断层面。图中的相应数字为断层面至泪滴的距离。Steinmann针轨迹用蓝点标记(箭头所指)。泪滴以上超过55mm,Steinmann针轨迹后方的髂骨骨质变厚(‘‘x’’)。
图4.平均髂骨厚度vs 泪滴距离的标准差。泪滴以上35mm处为最大髂骨厚度(42 ± 9 mm),泪滴以上54 mm髂骨厚度减少为最大厚度的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