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关节骨折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采用生物可降解材料可克服干扰影像学检查、内置物二次手术取出等金属内固定物相关的不利影响。但这种新型内固定材料相比传统的金属内固定材料,在踝关节骨折内固定手术中临床应用疗效如何,目前尚无明确。
近日,韩国国立警察医院骨科的Jung Ho Noh, MD, PhD等生物可降解材料与金属内固定物治疗不稳定踝关节骨折的临床效果进行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他们的研究论文发表在最近出版的J Bone Joint Surg Am上,其研究的证据级别为治疗性研究I级。
在该前瞻性对照研究中,109例踝关节不稳定型骨折患者采用金属(I组)或生物可降解材料(II组)实施内固定手术。采用Klossner分类标准进行影像学疗效评估,并评价每组病例的骨折愈合时间。在术后3、6、12个月的临床随访中,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 Ankle Society,AOFAS)踝及后足评价量表、简明肌肉骨骼系统评价标准(Short Musculoskeletal Function Assessment,SMFA)功能障碍指数及SMFA其他评定指数等对患者进行临床效果评估。
图1.该研究的试验报告统一标准流程
研究结果显示,共有102例患者完成最终研究。经平均19.7个月随访发现,在复位质量方面,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组的平均手术时间为30.2min,II组为56.4min,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I组与II组的平均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15.8w和17.6,I组显著少于II组(p = 0.004)。在术后12个月随访时,I组的平均SMFA功能障碍指数为8.7,II组为10.5,II组显著高于I组(p = 0.060);I组与II组的SMFA其它评价指数分别为平均3.3和4.6,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2)。对于两组中单纯外踝骨折的病例而言,在临床效果评估结果方面,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根据其研究结果,作者认为,对于双踝骨折患者的内固定手术而言,在AOFAS评分及骨折愈合时间方面,生物可降解材料固定物的临床效果劣于金属内固定物,然而,在AOFAS评分方面的这种疗效差异临床意义可能却非常有限。对于单纯外踝骨折的患者,采用生物可降解材料实施内固定手术可实现与金属内固定物相当的临床治疗效果。
表1.影像学评估结果
图2.II组中一例37岁女性患者的左侧踝关节X线片。术前正位(A),踝穴位(B)及侧位(C)X线片示,内、外踝骨折。术后即刻正位(D),踝穴位(E)及侧位(F)X线片示,内踝采用2枚4.5mm生物可降解拉力螺钉固定,复位良好;但仍可见骨折间隙。
表2.临床评估结果
表3.外踝骨折的组间疗效对比
图3.II组中一例34岁男性患者的左侧踝关节X线片。术前正(A)、侧位(B)X线片示,内踝及腓骨骨折。
图3-C、D为术后即刻正、侧位X线片。术后6个月正(E)、侧位(F)X线片示,腓骨骨折移位,骨折不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