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防止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术后的脱位和降低假体磨损率,THA术中进行髋臼假体的定位非常重要。但由于受到多种潜在因素的影响,在手术中髋臼假体的准确植入目前仍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近日,韩国Chung-Ang大学医学院骨科的Yong-Chan Ha MD等在Clin Orthop Relat Res上报道了一种THA术中髋臼假体定位的新技术,其病例应用的临床观察结果满意,值得临床推荐应用。
该髋臼假体的定位方法主要依据正常骨盆髋臼缘的两个切迹作为定位标志(图1),其中之一为髋臼横切迹(transverse acetabular notch,TAN),位于髋臼的下缘,在髋关节正位X线片上处于泪滴的最低点;另一切迹作者将其命名为髋臼前切迹(anterior acetabular notch,AAN),位于髋臼的前缘,在髋关节正位X线片处于髋臼前缘的中点。
图1.AAN(A)位于髋臼前缘的中点(箭头所指),TAN (B)位于马蹄窝的最下缘(箭头所指)。
图2.AAN(箭头所指)位于髋臼前极附近,TAN (白箭所指)位于髋臼下极附近。
在该研究中,作者首先通过术前CT扫描图像测量了46例(50髋)预实施THA手术患者的髋臼外展角(α°)和前倾角(β°)。THA手术中,先确认TAN和AAN的位置,然后通过髋臼缘的两个参照点确定臼杯40°的外展角:上位点位于TAN的正对侧髋臼缘,下位点位于TAN的内面(α>40°)或外面(α<40°)|α-40| mm处。通过髋臼另外两个参照点确定臼杯15°的前倾角:后位点位于AAN的正对侧髋臼缘,前位点位于TAN的内面(β<15°)或外面(β>15°)|α-15| mm处。术中臼杯定位过程中,臼杯的外展对线位于上位点和下位点之间,臼杯的前倾对线位于前位点和后位点之间。术后对臼杯的外展角和前倾角进行测量,并评估了术后脱位的发生率。1例患者在术后60个月内失随访,另外45例患者获得至少60个月的随访评估,随访时间为60–65个月,平均62.8个月。
图3.在中央冠状位CT图像上(A)测量髋臼的外展角(α°),在中央轴位CT图像上(B)测量髋臼前倾角(β°)。
图4.髋臼外展角为α°时,40°外展的下位点与TAN(D1)之间的距离为|2×∏×52 mm ×(α°- 40°) ÷360°| = | 0.91×(α- 40)| mm ≒|α- 40| mm;同样,髋臼前倾角为β°时,15°前倾的前位点与AAN (D2)之间的距离为|β-15| mm
图5.髋臼外展角为40°,前倾角为15°时,臼杯为对线与髋臼外展及前倾一致。臼杯外展对线位于上位点(黑箭)与TAN(白箭)之间,臼杯前倾对线位于后位点(黑箭头)与AAN(白箭头)之间。当髋臼外展角大于40°时,臼杯上位点位于TNA的内侧;髋臼外展角小于40°时,臼杯上位点位于TNA的外侧。同样,髋臼前倾角大于15°,臼杯前位点位于AAN的外侧,髋臼前倾角小于15°,臼杯前位点位于AAN的内侧。
图6. (A)术中去除髋臼唇和髋臼横韧带,完全显露髋臼。(B)挫臼后确认TAN(下方白箭)和AAN(右侧箭头)的位置,然后确认臼杯对线的四个标志点:上位点(上方白箭),下位点(下方白箭),前位点(右侧箭头)及后位点(左侧箭头)。
研究结果显示,患者术后的平均臼杯外展角为40°(范围,32°–47°),平均臼杯前倾角为17°(范围,8°–25°)。经至少5年随访,所有49髋(45例)均未见术后脱位情况出现。根据观察结果,作者认为,该方法可实现THA术中臼杯的准确定位,所有45例患者(49髋)术后均未发生髋关节脱位。
图7.患者,男性,36岁,术前正位X线片示,右侧股骨头坏死。(B)经术前中央冠状位CT扫描图像测量,髋臼外展角为44.6°。(C)经术前中央轴位CT扫描图像测量,髋臼前倾角为13.7°。(D)THA术后6周正位X线片示,髋臼外展角为37.1°;(E)侧位X线片示,臼杯前倾角为14.4°。
表1.THA术后髋臼杯位置的研究文献回顾
图8.所有50例患者THA术后的臼杯外展角和前倾角均位于35- 45°和10-20°的安全范围内。
Acetabular Component Positioning Using Anatomic Landmarks of the Acetabul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