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非骨水泥全髋置换采用双动头可否减少术后假体脱位的发生?

2012-11-19 20:33 来源:丁香园 作者:zhanghaisen
字体大小
- | +

术后脱位仍是目前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的一项常见并发症。双动头的应用有望降低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的发生率,但在初次THA中,应用双动头是否会导致相关的并发症,目前尚不明确。

近日,法国皇家Cochin-Port大学临床骨科研究中心矫形及重建外科的Moussa Hamadouche MD, PhD等实施了一项临床观察研究,对此相关问题进行了考察。他们的研究诣在评估当前应用的非骨水泥髋假体初次THA术后双动头的应用是否会减少脱位的发生,以及双动头是否会对臼杯的固定效果产生影响。该研究的数据结果发表在近期出版的Clin Orthop Relat Res。

在该研究中,作者对20001月至2002年6月间采用双动头实施初次非骨水泥THA的168例患者资料进行了回顾分析。患者接受THA手术时的平均年龄为67岁。患者对本组病例的评价措施包括术后脱位发生率,髋关节功能,随访X线片的髋臼杯固定情况等。在所有168例患者中,119例(71%)获得了最终为期至少5年的临床和影像学评估,平均随访时间为6年(范围,5-8年)。


1. Tregor三极非限制型髋臼假体(Aston,法国Saint E ´ tienne公司)由球形可活动聚乙烯内衬、22.2或28-mm人工股骨头以及球柱形金属杯组成。

数据结果显示,共有53髋选用了Morse锥形长颈柄;在术后平均6年,4例患者因人工股骨头与活动内衬之间的脱位(假体间脱位)实施了假体翻修手术;发生假体间脱位的患者均应用了Morse锥形长颈柄,翻修术后发现,病例均存在Morse锥形长颈的基底与人工股骨头覆盖不良。

根据其研究发现,作者认为,在应用当前非骨水泥双动头实施THA时,如果不予应用长颈股骨柄可实现髋臼假体的良好固定,解除患者疼痛,恢复髋关节活动功能,且可避免术后脱位的发生。4例患者术后出现的假体间脱位均与股骨假体长颈和可活动内衬接触有关,临床医生对这一特殊并发症应提起重视。


2.患者,男性,50岁,左髋因原发性关节炎实施非骨水泥THA手术治疗,(A)术后X线片显示,应用的假体类型为非骨水泥双动头。(B)术后6.9年随访显示,患者存在腹股沟区不适,髋关节正位X线片显示,股骨颈相对金属臼杯中心发生离心,进而导致假体间脱位。


3.如图所示,Morse锥形长颈与可活动聚乙烯内衬之间发生接触,
导致Morse锥形长颈的基底与人工股骨头发生分离。


4.因假体间脱位而实施翻修的病例,其回收的可活动聚乙烯内衬存在严重磨损和变形。

1.初次THA应用双动头的临床研究文献复习

Is a Cementless Dual Mobility Socket in Primary THA a Reasonable Option?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orthop002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