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2011-12-29 21:54 来源:丁香园 作者:phdyhm
字体大小
- | +

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可采用动态外固定(dynamic external fixation)与静态外固定(static external fixation)两种方法,但哪一种方法更佳目前仍存在争论。为了进一步明确两种方法孰优孰劣,中国南方医科大学的余斌教授等进行了一项关于动态与静态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meta分析,比较了二者术后的并发症、临床疗效与影像学结果,该研究结果最近发表在Injury杂志上。

作者通过对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BIOSIS、Ovid 几大数据库以及一些骨科相关的英文期刊进行检索,筛选出6个比较动态与静态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s)和2个比较性研究(comparative studies),共纳入998例患者。最后通过meta分析对患者在不同随访周期内的数据进行亚组比较(sub-group analysis),以确定两种方法在并发症、临床疗效等方面的差异。

结果发现,动态外固定组患者的针道感染(pin-track infection)风险增加,但术后第6周,动态外固定组患者肢体外展、旋后与旋前等活动范围要优于静态外固定组。尽管两组患者在术后1年的旋前功能,术后6周、6 个月、1年的握力(grip strength)、轻度畸形愈合(lessmalunion)等方面并无明显的差异,但动态外固定组的趋势 显示出疗效更佳。就影像学结果而言,动态外固定组患者在术后、术后6周、术后1年各时间点上桡骨的长度均要长于静态外固定组。

Meta分析的结果表明,动态外固定在诸多方面要优于静态外固定,因此推荐骨科医生采用动态外固定的方法对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进行治疗。 

 


图1.纳入研究的流程图


图2.患者术后的针道感染


图3.术后随访6周、6 个月、1年时患者的旋前功能


图4. 术后随访6周、6 个月、1年时患者的握力


图 5.术后即刻、术后6周、术后1年患者桡骨的长度


图6. 基于患者针道感染数据的漏斗图


表1.改良的Jadad 评分

表2 .该meta分析所纳入研究的特征

表3.患者术后的其它并发症

表4.术后随访6周、3个月、1年时患者其它的临床疗效

表5.术后即刻、术后6周、术后1年患者的影像学结果

表6 敏感性分析结果

Dynamic versus static external fixation for unstable distal radius fractures: An up-to-date meta-analysis

编辑: 庞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