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接受全膝关节置换病例的增多,相当一部分患者由于参加较高强度体育活动的需求,或者因为文化传统以及社会生活习惯等原因,对膝关节置换后获得更大的膝关节屈曲程度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应此要求,Depuy公司于2005年设计生产了PFCΣRPF高屈曲度旋转平台后稳定型假体投入临床应用。有研究显示使用该假体短期疗效满意。最近,印度孟买Lilavati医学研究中心骨科的Maniar RN等对接受该假体置换的47例患者共53膝进行的前瞻性随访研究,结果显示术后中期(2-6年)疗效满意。
2005年2月至2008年9月间,Maniar RN共进行了1227例全膝关节置换,他们选择对其中48例患者共53膝置入PFCΣRPF高屈曲度旋转平台假体,同时行髌骨表面置换,所有假体均采用骨水泥固定。置入该假体的病例选择标准为:1、术前患膝关节屈曲度相对较大(≥120o)并且患者需要术后保留至少相同的屈曲度;2、术前膝关节均为内翻畸形,胫股角度小于15o。此外,有部分不满足上述标准,但患者要求恢复更高术后膝关节活动度的病例也纳入此项研究。但最终是否采用该假体由手术医生在术中根据韧带平衡的情况,尤其是屈曲状态下的情况作出决定。术后于2周、6周、3月、1年、以后每年定期随访。以膝关节协会评分(KSS)评定临床疗效,并于每次随访时要求患者完成疗效问卷调查表。膝关节X线于术前、术后、术后3月、以及此后每年定期进行,并确保获得标准的正、侧位以及髌骨轴位影像片。阅片了解有无透亮线及假体松动征象,并以膝关节协会影像评分系统进行相关分析。共47例患者52膝获得有效随访,随访期2-6年,平均随访期限为50.2月(范围:26月-72月)。
研究结果如下:
1、KSS评分由术前36分(17-60分)升高至术后96分(75-100分);膝关节功能评分由术前55.2分(10-80分)提高至术后90.6分(55-100分);膝关节屈曲畸形度由术前2.8o(-5o-15o)降至术后0o;膝关节屈曲度由术前124o(90o -140o)升高至术后130o(95o -155o);
2、81%的病例(38例患者共43膝)可盘腿而坐,53%的病例(25例患者共27膝)可坐于地上进行日常活动。但只有21%的病例能够在日常生活中顺利地进行下蹲活动,这也是研究者所测试的所有动作中难度最大的;
3、4膝术后出现髌股关节的疼痛,其中1例表现为髌骨撞击,另1例表现为明显的摩擦感和疼痛。所有病例均行关节镜下清理,患膝的症状均明显缓解;
4、有2膝术后膝关节屈曲度仅达到90o,于术后3-6个月时在麻醉下行手法整复,结果其中1例关节屈曲度明显提高,而另1例活动度仍为90o,该患者对治疗效果不满意;
5、X片显示所有膝关节术前均为内翻畸形,胫股间角度介于3o外翻到11o内翻之间,术后则胫股外翻角平均为4.9o(1o -8o);术后胫骨平台后倾角度平均4.4o(1o -7o);股骨假体屈曲角度平均为1.5o(0o -5o);所有病例假体均无松动及假体周围骨溶解征象。
图1 男性患者,右膝TKA。(A)术后膝关节屈曲度最高达155o,(B)膝关节屈曲155o时的X片影像。
图2 女性患者,左膝TKA,术后5年随访时,可盘腿坐下(A),进行瑜伽练习(B),能正常下蹲(C,D),以及正侧位X片结果(E,F)。
尽管该研究显示PFCΣRPF高屈曲度旋转平台假体置入后2-6年疗效满意。但Maniar RN等也承认,该组患者为选择性构成,术前膝关节活动度较大,且术中仅对那些屈曲状态下稳定性良好的膝关节才植入该型假体,其病例数仅占研究者同期TKA病例数的4.3%。因此对于非选择性病例以及术后长期疗效的评价尚有待更进一步的研究。
Maniar RN等也提到,骨水泥固定技术也是影响疗效的重要原因之一。他们所采用的骨水泥技术包括:脉冲冲洗,将骨水泥均匀地分布于所有假体-骨接触面,包括股骨假体的后髁部及髁间窝部。并且他们在操作中尽可能做到让骨水泥从假体周边溢出,以确保所有假体-骨接触面的良好固定。这一点对于关节外科医生来说可能具有相当的参考意义。
总的来说,在选择性的患者中应用高屈曲度旋转平台假体进行全膝关节置换,2-6年内假体生存率高达100%,膝关节屈曲度良好,平均达130o(95o -155o),且缓解疼痛的效果非常明显,只有极少数(7.7%)患者出现髌股关节症状。由于其术后可达到极大的屈曲度,83%的患者可以打坐,53%的病例可坐到地板上,21%的患者可以完成深蹲。无一例患者出现旋出(spin-out)、内置物松动和骨质溶解等不良事件。虽然该研究样本量不大,随访时间也不太长,但高屈曲度旋转平台假体可获得如此优秀的早中期临床疗效,还是值得期待的。
High-Flex Rotating Platform Knee Implants:Two- to 6-Year Results of a Prospective Stu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