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腱炎患者中,约24%症状存在于跟腱末端,制动、冰敷、非甾体类抗炎药、调整鞋子和运动方式等保守治疗一般能取得良好效果,但仍有10%的患者需手术治疗。可供选择的术式包括:滑囊切除、病变的腱性部分切除、钙化灶切除、跟骨部分切除等。传统的以纵行为主的切口可能出现愈合困难、医源性神经损伤等情况,内镜和可吸收螺钉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这些并发症,也有研究人员试图通过对手术切口的研究来提高手术成功率。
N.Maffulli等英国学者在11月的J Bone Joint Surg Br杂志上报道了利用靠近跟腱末端的横行切口进行手术的经验,论证了该切口的效果和安全性。
该前瞻性研究于2002-2007年连续选取了30例跟腱炎的患者,症状为疼痛、水肿、跟骨结节后方烧灼感及僵硬,病程平均20个月,平片提示跟骨结节后上方存在骨性突起,所有患者均接受过各种保守治疗,而接受手术前又都进行了至少一次超声引导下激素注射,效果均不理想。
图1 平片可见跟腱末端周围无钙化灶存在
由同一名资深医师在全麻下完成手术,在靠近跟腱末端行约7-10cm的横行切口,可见腱性部分水肿及跟骨结节部分突出(图2)。止血后去除皮下滑囊,辨认病变的组织并切除,暴露跟腱的边界以更好的显露跟骨的后上角,切除突出的骨性部分并确保无锋利边缘残留、背屈时无骨性结构对跟腱附丽处造成刺激。
图2 术中照片,术中可见腱性部分水肿和跟骨结节部分突出
图3 术前术后比较,可见骨性突出部分已切除
冲洗后以皮下可吸收线及胶条闭合切口,应用膝以下可负重石膏确保踯行,术后8小时内出院,出院时允许穿拖鞋并应用拐杖负重,2周后拆除石膏,穿平底拖鞋或后方开口的平底鞋,拆石膏后第2周开始行规律的骑车、游泳等锻炼,鼓励患者逐渐负重,如术后6周仍不能完全负重,则由专门的理疗师对其进行康复指导。拆除石膏6周左右尝试较柔和的运动,术后14、18周及6个月时进行复诊,然后每3个月复查1次,直到术后12个月,此时患肢应该可以在无辅助下用脚趾负重。
所有患者均获得了随访,VISA-A评分从62提高到88,所有患者在术后第1周末即可实现患肢负重,30名患者均无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所有患者对切口愈合情况表示满意。
图4 术后12个月照片,切口愈合情况好
26例患者在术后平均32周左右恢复至正常运动水平,4例未完全恢复至正常水平,但日常生活无受限,可以进行游泳、骑车、划船等运动,能够进行爬楼梯锻炼。
最后随访时,Likert 6
分量表评估结果:26例患者给出的评分为1或2,4例未完全恢复者给出3,应用痛觉测验计进行分析的结果也显示明显的好转。研究者们认为:通过所描述的横行切口,可以进行更广泛的暴露,能够对跟腱周围软组织进行充分的清理并更安全的去除突出的跟骨结构,同时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软组织损伤。
【编者按】:跟腱炎的治疗,目前仍以保守治疗为主,对于少数疗效欠佳的患者,可以考虑手术治疗,手术的基本理念在于清理跟腱周围可能对其造成刺激的软组织或骨性结构,至于如何更好的完成手术,目前尚无定论,说法也比较多,借此篇文章为大家提供一个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