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侧入路治疗多发伤患者肱骨干骨折疗效满意

2011-11-12 20:46 来源:丁香园 作者:orthoryj
字体大小
- | +

新鲜肱骨干骨折临床常见,有时合并其他部位损伤,常常需要手术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传统入路为后侧入路,需要患者俯卧或侧位,而多发伤患者有时可能合并有胸部和脊柱损伤,或同时需要进行其他部位的手术,这就给手术带来困难,甚至无法进行手术。

John D. Idoine Ⅲ等人10年间采用前侧入路治疗96例肱骨干高能量骨折,骨折愈合率高,并发症少,他们的文章发表在近期的JOT杂志上。

手术采用前方切口(图1),由于肱骨外侧突起,因此常常将钢板放置在较为平坦的前内侧,如果骨折端靠近近端,胸大肌肱骨附着处可能会影响前内侧钢板的放置,这种情况下,选择前外侧入路,可以避免胸大肌的影响,需要时还可以沿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向近端延伸。对于中下段骨折,经前方切口,将肱二头肌向外侧牵开,劈开肱肌即可暴露肱骨骨折端。图2A-D展示了前方前内侧钢板固定的过程。大多数情况下采用骨折端加压螺钉,骨折端每侧平均固定8层皮质,不缝合筋膜层,可吸收线间断缝合皮下,尼龙缝线缝合皮肤。采用柔软的敷料包扎以利于早期功能锻炼。

受伤至手术平均为5天(标准差 11天),97.5%的患者平均16.9周(5-56周)骨折愈合。并发症包括2例感染,2例骨折不愈合,3例内固定失败。长期随访(34例)平均4.75年(1.4-10.8年)。患肢与健侧肢体的肩关节和肘关节的关节活动度,除了肩关节屈曲度有显著差异外,其他没有显著性差异。患肢力量稍有减小。平均臂肩手失能评分为25.9分(0-79分)

多发伤患者肱骨骨折采用前侧入路,患者采取平卧位,避免了俯卧位或侧卧位可能对多发伤患者造成的副损伤,提高了手术室中的效率。从随访结果看,虽然96例肱骨骨折中有20例为开放性骨折,但最终的骨折愈合率与其他入路相当。从其功能看,除肩关节屈曲比对称差外,其余肩关节及肘关节活动度没有显著性差异。因此,采用前侧入路治疗肱骨干骨折是安全、有效地,对于外侧有开放伤口或外侧软组织条件比较差的病例尤为合适。

     
图1:上臂旋后位显示标准前方切口 
 
图2:前侧入路,钢板置于内侧。A,于肱二头肌及肱肌间分离 B,将肱二头肌向外侧牵开以暴露下方的肱肌C,暴露骨折端后,屈肘以帮助复位D,使用拉力螺钉及内侧钢板固定
 
图3:A,18岁患者肱骨干A2.2型骨折B,前内侧放置10孔3.5mm钢板C,12周后骨折愈合
 
表1:患者资料
          
 
图4:A,25岁男性,肱骨干A3.1型骨折 B,采用前内侧8孔3.5mm钢板固定(注意最近端的锁定钉错误地打在了加压孔里) C,最近端的锁定钉从钢板拔出 D,采用12孔3.5mm外侧钢板翻修,骨折最终愈合。
 
表2:长期随访比较患肢与健侧肌力
 
表3:长期随访比较患肢与健侧活动度
 
                           
图5:参加试验者长期随访的臂肩手失能评分(n=34),平均为25.9(标准差,21.1)       
 

编辑: orthoryj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