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近几十年骨科手术技术和内植物均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内固定治疗移位型的囊内股骨颈骨折仍然有较高的失败率。其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包括骨不连(10-30%),骨坏死(10-45%)以及各种原因导致的再次手术(5-45%)等。
老年患者因股骨近端骨质较为疏松,单纯的螺钉固定常难以对抗自身体重。对于年轻患者,较大的颈干角或骨折的粉碎性常需采用角稳定固定系统以防止髋内翻或骨不连的发生[1-2]。针对目前空心钉或滑动钢板固定较高的失效率,一些医生逐渐开始应用髓内钉治疗股骨颈骨折。理论上而言,此类固定物能有效提供角度支撑,起到类似“骨”的作用。近期发表于JOT的一篇关于股骨颈骨折髓内钉固定的疗效评价的文章指出,移位的头下型股骨颈骨折应用髓内钉固定失败率高达100%,颈中型失败率为20%,并且这些失败的病例年龄均大于60岁,因而不提倡老年患者应用髓内钉固定股骨颈骨折。
2002年-2008年,作者对髓内钉治疗的移位型股骨颈囊内骨折进行了影像学及临床随访,并对随访结果进行分析。文中共纳入符合标准病例18例,其中有效随访患者13例,平均随访17个月(12-25个月)。所有患者均接受Intertan钉或gamma钉治疗,随访结果显示13例骨折中8例骨折愈合,余下5例手术失败。
8例愈合的病例均为颈中型骨折,8例中5例年龄小于60岁,7例达到解剖复位,平均TAD为18.4mm。1例患者术后出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ficat II期),未接受其它治疗。另1例患者于术后出现同侧股骨干部骨折,给予拆除远端锁钉。
5例失败的患者中包含所有头下型骨折,和2例颈中型骨折,失败率分别为100%和20%,在失败的病例中患者年龄均大于60岁。
因此作者认为在年龄大于60岁的人群中不应使用髓内钉治疗移位的股骨颈囊内骨折,而年轻患者若存在颈干角较大或骨折为粉碎性时可选择髓内钉固定。
【编者按】
本文为回顾性研究,并应用了不同类型的内置物,不同的复位方式,不同的医生参与手术且样本量也很少,其疗效的临床意义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同时,髓内钉固定股骨颈骨折在原有髓外血运破坏的基础上又破坏了髓内血运,是否会增加股骨头坏死的几率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因此,对于老年患者而言,治疗移位型股骨颈囊内骨折的最优选方案应为关节置换。对于年轻患者,即使是移位的头下型骨折也应采取保头治疗,尽量避免和延缓关节置换的时间。
参考文献:
[1]. Aminian A, Gao F, Fedoriw WW, et al. Vertically oriented femoral neck fractures: mechanical analysis of four fixation techniques. J Orthop Trauma. 2007;21:544–548.
[2]. Liporace F, Gaines R, Collinge C, et al. Results of internal fixation of Pauwels Type-3 vertical femoral neck fractures. J. Bone Joint Surg. Am.2008;90:1654–1659.
表1. 患者的年龄性别、受伤机制、合并损伤、损伤部位、骨折类型、内固定选择、TAD值、是否解剖复位、复位方式及治疗结果等资料。
图1. 颈中型骨折手术失败,术前片如图A-B,术中透视显示解剖复位(图C-D),随访6个月显示股骨头内翻出现并拉力螺钉CUT-OUT(图E)。
图2. 头下型骨折手术失败, 内固定骨折形态如图A-B,术中内固定后如图C-D,术后1个月显示股骨头内翻(图E-F)。
图3. 颈中型骨折手术成功,术前显示如图A-B,术中透视显示解剖复位(图C-D),随访23个月后显示骨折愈合(图E-F)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