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固定的方式多种多样,而固定方式的选择会很大程度地影响骨折的愈合。锁定桥接钢板在不破坏骨折断端血供的同时,实现对一端短小的骨折片进行牢固固定而被广泛应用,但是多中心的研究表明其骨折不愈合发生率高达 10%-20%。锁定钢板会使钢板近端骨皮质仅保留十分微小的动度,而过于坚固的内固定和生物力学上的不对称性是骨折不愈合的潜在原因。
近侧皮质开槽技术是一项独特的技术,它和近侧皮质过度钻孔技术的理念是一样的:减少钢板近侧皮质的轴向刚度。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创伤骨科的 Michael 等针对股骨远端骨折的动力锁定钢板治疗进行了研究,提示动力锁定钢板可降低股骨远端骨折术后的骨折不愈合率,文章发表在近期的 JOT 上。
该研究纳入了从 2009 年 9 月到 2011 年 7 月在该院创伤骨科,采用动力锁定钢板治疗股骨髁上粉碎性骨折的 14 名连续病例(3 人因在随访期内去世没有得到随访资料而被排除),基于钢板长度和骨折的 OTA 分型,与使用标准锁定钢板治疗股骨髁上粉碎性骨折的患者 1:1 配比,选择 14 名患者作为对照组。
以动力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远端骨折,在使用克氏针或骨折持骨器将钢板固定在骨面上以后,先使用直径 5.0 mm 的钻头在近侧皮质钻孔,再使用直径 3.2 mm 的钻头在远侧皮质钻孔,然后置入直径 4.0 mm 的标准锁定螺钉。对照组则按照制造商的指导采用标准锁定钢板治疗。
图 1:使用标准内置物完成动力钢板。先在近侧骨皮质用一个 5.0 mm 的钻头钻孔(A,白色箭头);然后,远侧皮质用一个 3.2 mm 的钻头钻孔(B,黑色箭头);最后,插入一枚 4.0 mm 的螺钉并将其锁定在钢板上。透亮区代表环绕近侧骨皮质的螺旋轴的一个 0.5 mm 的光晕(C,圆圈)
该研究从以下方面进行两组间的均衡性检验:年龄、性别、体重指数、骨折 OTA 分型、糖尿病史、吸烟史等。采用盲法由 3 名不知情的观察者根据四分类标准(0 = 无骨痂,1 = 少量骨痂,2 = 中量骨痂,3 = 坚硬骨痂)对所有患者术后 6 周的影像照片的骨痂进行测量。测量结果采用双尾 t 检验和双向同类相关的方法进行检验。
结果显示:两组间在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等各因素方面均无显著差异。观察者间在一致性和绝对得分两方面均有可信性。动力钢板组的骨痂明显优于对照组。动力钢板组有 1 例患者骨折不愈合,对照组中则有 3 例。动力钢板组在冠状面成角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两组均没有内固定失败的病例。
图 2. 术后 6 周,标准锁定钢板组的平均骨痂得分显著少于动力锁定钢板组。这是两个标准锁定钢板组术后 6 周时产生少量骨痂的代表
图 3. 术后 6 周时动力锁定钢板组产生骨痂的代表。表明动力化以后,钢板下的骨皮质存在轴向运动
研究得出:在干骺端桥接钢板的近侧皮质过度钻孔可适用于标准植入物而创造一个动力化结构,这样可以增加轴向运动。这种手术方案是安全的,并且可以促进骨痂生长,减少标准锁定钢板的骨折不愈合发生率。
综上,股骨髁上骨折使用锁定钢板治疗后有很高的骨折不愈合发生率,部分原因可能是过于坚强的结构和不对称的内固定。近侧皮质过度钻孔会产生更多并且更对称的轴向运动,特别是在近侧皮质。这项技术在不损失固定稳固性的同时,兼顾了轴向刚度的调节,这在股骨远端骨折中特别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