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的成角或短缩畸形是第五掌骨颈骨折的手术指征,既往 Meta 分析显示顺行髓内钉置入手术疗效显著优于经皮横向置钉或切开复位微钢板固定,但与逆行置钉比较,孰优孰劣尚不明确。
为比较顺行或逆行置入克氏针在治疗移位的第五掌骨颈骨折的疗效,韩国梨花女子大学医院骨科 Kim 等医生进行了一项研究,表明顺行或经皮逆行克氏针固定治疗第五掌骨颈骨折疗效相当,文章发表在近期的 CORR 上。
该研究为前瞻性研究,共纳入 46 例患者,所有患者骨折顶点向背侧移位 > 30°,患者随机分为顺行与逆行克氏针组,疗效评估指标包括第五掌指关节主动活动范围、疼痛 VAS 评分、握力、DASH 评分,分别于术后 3 个月、6 个月进行测量。
图 1 顺行置针组典型病例:A 斜位片显示伤侧掌骨头向背侧成角 58°,而健侧成角为 18°(B),因此术中需纠正的角度为 40°,C 显示顺行置入克氏针后背侧成角为 21°,与健侧的 18°相差 3°
图 2 逆行置针组典型病例:A 斜位片显示伤侧掌骨头向背侧成角 68°,而健侧成角为 17°(B),因此术中需纠正的角度为 51°,C 显示顺行置入克氏针后背侧成角为 20°,与健侧的 17°相差 3°
结果表明,术后 3 月时顺行置针的疗效明显优于逆行置针。ROM 分别为 80° 和 69°;VAS 评分分别为 2 和 4 ;握力为 81% 和 71%;DASH 评分为 4.3 和 10.3。术后第 6 月时,两种手术方式的疗效无明显差异。ROM 为 88° 和 87°;VAS 评分为 1 和 1;握力中位数为 93% 和 91%;DASH 评分为 3 和 4.3。此外术后 6 个月时二者的影像学数据亦无名称差异。
图 3 背侧成角测量方法。 A 斜位片显示第五掌骨;B 第五掌骨远、近三分之一中点的连线为第五掌骨干的长轴;C 第五掌骨头、颈的连线为第五掌骨颈的长轴;D 第五掌骨干、颈的背侧成角则为这两条轴线所成的锐角
以上结果表明,顺行置针治疗移位的第五掌骨颈骨折在术后 3 个月内疗效优于逆行置针,但术后 6 个月后二者疗效差异不明显,此外两种手术方式的影像学差异不大。对于运动员等,早期急需恢复手部功能的患者,适宜于顺行置针。手术可依据外科医师的偏好和患者个体特征以及术后取针难易程度等方面决定置针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