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股骨头置换:外侧入路与后侧入路疗效相似

2015-09-14 14:32 来源:丁香园 作者:虎群盛
字体大小
- | +

对于髋部骨折而言,人工股骨头置换(半髋置换)是常见的手术方式之一,每年大约有超过 100 万的患者需要进行此类手术。目前常用的人工股骨头置换有外侧入路和后侧入路两种。通常认为,后侧入路对髋部肌肉的损伤较小,且有利于患者功能恢复,而前方入路和侧方入路则可以降低假体脱位的风险。

英国彼得伯勒市医院骨科学者的研究表明,外侧入路和后侧入路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的功能恢复等疗效结果相似。其研究近期发表于 Injury 杂志。

纳入的标准:关节囊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拟采用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的患者。如果患者缺乏知情同意判断力,则由其亲属或监护人签字表示同意参加研究。排除标准:患者拒绝参与,患者无能力表示知情同意或亲属监护人表示拒绝,病理性骨折,保守治疗,以及计划采用全髋置换或采用非骨水泥型假体等等情况。

采用密封信封的随机方式对纳入患者进行随机化分组,使用骨水泥 Exeter 柄的人工股骨头假体。患者侧卧位手术,手术切口尽量小于 10 cm。外侧入路切开臀中肌,并从前方暴露关节囊,T 型切开关节囊置入假体后,缝合修复关节囊。后侧入路则需要注意保留梨状肌和切断髋部外旋短肌,沿股骨线和梨状肌肌腱 L 型切开关节囊,插入假体后修复关节囊。两组患者的术前及术后护理流程完全一致,术后鼓励患者进行完全负重和不受限制的髋关节活动。

在 2009 年 12 月至 2013 年 7 月间,作者共招募 216 例合适的患者进入随机分组,除了后侧入路组有 1 例患者因股骨髓腔狭窄而换用水泥型小柄双动人工股骨头之外,其余患者均按照研究流程给予相应治疗。

外侧入路和后侧入路组患者的平均年龄分别为 84.3 岁和 83.6 岁,在男女比例、美国麻醉师协会 ( ASA ) 评分、运动能力评分、血红蛋白等方面两组患者入院时并无显著差异。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输血比例、平均输血量、伤口感染、一过性神经麻痹、假体脱位、假体周围骨折、二次翻修手术方面也没有显著差异,但是外科医生主观判断后侧入路较为不便。

两组患者在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术后疼痛和平均活动评分方面均无显著差异。术后任意时间段,两组患者的死亡率也没有显著差异。患者术后 30 天和术后 1 年的死亡率分别为外侧入路组 3.7%、17.9% ,后侧入路组 4.6%、18.5%。

该研究表明,外侧入路与后侧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在患者死亡率、残留疼痛和运动能力等功能结果方面并无显著差异。

编辑:王妍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XXXX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