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微访谈,丁香园特邀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 颅椎外科专业组组长王超主任医师,就「寰枢关节不稳及脱位的手术策略」与大家共同探讨。
王超,主任医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 颅椎外科专业组组长。
1978 年入学,1983 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医疗系,获医学学士学位。1983 年至 1985 年在北京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现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科任住院医师。1986 年至 1989 年在北京医科大学(现北京大学医学部)研究生院学习,获外科学硕士学位。1990 年起在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现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工作,2001 年获得主任医师职称。2002 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成立颅椎外科专业组,任组长。
自 1990 年以来,潜心研究上颈椎(即寰枢椎,也称高位颈椎、第 1-2 颈椎)病损及颅颈交界区畸形的诊断与治疗。到 2015 年 9 月止,已手术治疗寰枢关节病人 3000 余例,是世界上亲自实施上颈椎手术例数最多的医师(至 2015 年 9 月已完成:使用枢椎椎弓根螺钉的枕颈固定术 1076 例、改良 Magerl 术 200 例、寰枢侧块钉板固定术 1341 例、经口咽入路寰枢关节松解复位术 642 例).
王超教授是目前世界上独一的、只做上颈椎手术的医师。
从理论上定义了难复性寰枢关节脱位,提出了难复性寰枢关节脱位应以前路(经口咽入路)手术松解寰枢关节,同期后路手术将关节复位固定的理念,终结了高风险、疗效差的枢椎齿突切除术。
设计了 2 种用于寰枢关节融合的内固定器械:寰枢侧块钉板装置和枕颈固定钉板装置。这两种内固定器械作为正式产品已经临床应用 15 年以上(完成手术病例 2400 余例),固定效果可靠、价格低廉。钉板装置有很强的复位作用,可以将寰枢关节解剖(完全)复位。
设计了髂后上嵴的微创松质骨取骨、颗粒状使用的植骨方法,获得了很高的融合成功率。对经典的 Magerl 寰枢关节融合术做了改良:仅用 2 枚普通钛钉固定,不再用钛缆加固,用颗粒状松质骨植骨。改良的 Magerl 手术操作简单了,更加安全了,花费更小了。
上述这些新方法的应用,使寰枢关节疾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有了质的改变,已使我国的颅椎外科治疗水平居于世界前列。
微访谈时间:2015 年 12 月 2 日 20:00-21:00
王超主任的手术经验你想学习吗?赶紧点击这里来提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