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AAOS

AAOS 2017 蒋继乐:PKP 术后骨水泥渗漏的原因及危害

作者:骨哥    2017-03-23
字体大小:

美国骨科医师学会年会 2017 年会(AAOS 2017)于美国时间 3.14~3.18 在加利福尼亚州第二大城市圣地亚哥会议中心隆重召开。

会议期间,北京积水潭医院脊柱外科蒋继乐博士,就 PKP 术后骨水泥渗漏的原因及危害做了简单介绍,一起来学习一下。

ccvideo

PKP 术后发生骨水泥渗漏比较常见,文献报道发生率比较高,从 10% 到 30% 不等。因此渗漏其实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情况,很多时候并没有危害,只是片上看起来不完美,但对病人没有实际损害。

我们关注的主要是上终板渗漏,骨水泥经过上终板的裂孔进入椎间隙,会增加上位椎体再骨折的概率。上终板骨折的病人容易发生椎间隙的渗漏,慢性不愈合的骨质疏松性骨折(Kummel 病)会形成空腔,注入骨水泥的时候容易渗漏。

骨水泥渗漏与上位椎体再骨折

上位椎体再骨折多年前一直认为是骨水泥带来的应力导致的,但也有很多研究证实对完整的椎体来说,骨水泥带来的应力并不会明显增加邻近节段再骨折的发生率,但一旦发生骨水泥渗漏,硬的骨水泥进入椎间盘中,对上位椎体的持续刺激会导致骨折的发生。

除了骨水泥渗漏,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总的来说可分为全身状况和局部因素。全身状况包括:营养状况、内科合并症、激素使用情况等。局部因素包括:局部有无后凸、局部骨水泥渗漏情况、脊柱矢状序列(胸腰段)。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上位椎体再骨折,但文献证实椎间隙渗漏是影响最大的因素。

蒋博士最新发布于 AAOS 的研究发现除服用激素和内科合并症之外,对于上位椎体再骨折,其他因素并没有明显的统计学相关性。

骨水泥渗漏的应对评估

客观来讲,骨水泥会往压力小的地方流动,所以骨水泥的渗漏难以避免。目前对于如何彻底解决这个问题,没有特别完美的办法。

如果术前仔细阅片,术中对哪些方向可能渗漏有心理准备,进针时可以考虑进到相对更深的地方,或从相对完整的一侧进针;术中如果发生渗漏,可以先暂停,让骨水泥封闭一下,再继续进行骨水泥的灌注;如果术前判断肯定要发生渗漏,可以选择在骨水泥凝固时间比较长、粘性比较高的时候注入,这样流动范围会更小一些。

PKP or PVP?

当前关于两者比较的文章非常多,包括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meta 分析等证据等级很高的文章,大部分结论都是两者的手术效果、安全性没有明显差异。安全性上可能 PKP 稍微好一些,因为它有一个球囊扩张的过程,理论上还可以更好的恢复椎体高度、纠正后凸畸形等,但实际区别不大。

临床实践中,这两种手术已经有应用越来越少的趋势,因为有很多文章认为,无论患者接受 PKP/PVP 治疗与否,6 个月后的生活质量都是一样的。从 NEJM 的两篇文章引发这个争论开始,全世界都在做这方面的研究,大部分人都认为手术与否 6 月后的疼痛缓解程度和生活质量都是没有区别的。因为这两个手术的主要目的都是止痛,即使不做任何处理,过 3-6 个月,病人不痛了,可以下地活动,骨折也愈合了,生活质量就提高了。但是,在骨折愈合前的 3-6 个月,这两种手术对提高病人生活质量还是有帮助的。

总的来说,对这两种手术要严格把握适应症,因为它有并发症和潜在风险,病人要忍受额外的疼痛、住院时间和花费。目前一般都用美国和欧洲指南推荐的适应症:病人在急性骨折以后,经过 2-3 周或者长达 4-6 周的保守治疗以后,疼痛仍然没有缓解,可以通过手术减轻疼痛;对高龄病人,合并有心肺情况,只能端坐呼吸,或者有高危下肢静脉血栓风险的,建议尽早手术,因为卧床时间越长,发生内科合并症的风险越大。

所以,这两种手术是有其优势和意义的,但要严格把握适应症,不能所有压缩性骨折病人都做,因为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病率很高,几乎每位老年人都有过。

预防性椎体加固的理论依据

关于预防性椎体加固,在 PKP 和 PVP 领域早在 2004 年的一篇文献就做过类似研究,结论认为没必要预防性强化。近几年,在特发性脊柱侧弯和老年退行性脊柱侧弯的矫正手术中,也有部分医生对相邻上一节段进行强化,理论依据是邻近节段承受的应力特别大,如果不强化,发生邻近节段失败的风险很高。

这个思路也可以用在骨质疏松再骨折中。研究发现,早期上位邻近椎体再骨折的部位非常恒定,总是发生于骨折椎体的上一椎体,发生时间非常早,很多都在 6 个月之内,发生率非常高,占所有再发骨折的 50%。所以针对这种类型的骨折行预防性手术是有理论优势的。

预防性椎体强化的临床研究

蒋博士团队做了一个20多例病人的小样本研究,实验组接受了预防性强化手术,结果表明,预防性椎体强化对某些病人是有一定效果的,预防组没有发生再骨折,而未预防组发生了 9 例上位椎体再骨折。但由于样本量过小,后面还需更大规模的研究来证实。

目前来说,在没有完全理解上位椎体再骨折的机制之前,不建议做预防性椎体强化,如果将来进一步明确危险因素,可以预测再骨折的发生概率时,再谈论预防性椎体强化比较有意义。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点击关注丁香园会议专题:美国骨科医师学会 2017 年会

编辑: 浪浪shen    来源:丁香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