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OS 2016:带缝合孔微钢板治疗下胫腓分离疗效确切
下胫腓联合损伤常由踝关节严重的外旋损伤导致,可伴有踝关节的骨折。对于该类损伤无论是术前评估还是手术方式及术后康复仍存在很多争论。传统方法主要应用螺钉坚强固定下胫腓,该技术仍有某些局限性,如某些损伤无法应用该技术以及患者负重时需取出下胫腓螺钉。
来自美国密歇根伯克利的 Edward Jung 等设计了一类新型钢板-带缝合孔微钢板,用于治疗该类损伤,此钢板上带有专门的缝合孔,结合了微创及缝合技术,具有费用低、疗效迅速并且保留了下胫腓联合的微动关节的特点,目前他们尚未申请专利。该新技术与传统方法疗效差异尚不明确,因此他们进行了一项研究,并将结果在 2016 年的 AAOS 年会上报道。
该研究共纳入了 2004 年至 2014 年 72 例因下胫腓联合损伤而行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患者,随访时间短于 3 个月、患足原因无法负重的患者均排除在外,其中 35 例应用下胫腓螺钉,随访时间为 24~98 个月,平均 30 个月,其中 27 例应用袢锁固定,10 例应用带缝合孔微钢板,术者均为同一个医疗中心规培出身的足踝外科医师主刀。
临床疗效评估包括并发症发生率(疼痛、感染、异位骨化、肉芽肿、内固定断裂、非计划翻修手术等),SF-12 身体评分量表及 SF-12 精神评分量表,足踝残障指数(FADI)等。
研究结果显示:微创缝合钢板组平均足踝残疾指数评分、SF-12 PCS 评分、SF-12 MCS 评分均为最高 (90.50 、51.26、57.09 ),袢锁组均次之 (87.77、43.45、52.50),下胫腓螺钉组均最低 (69.45、43.45、51.03)。相关并发症方面微创缝合钢板组最低,下胫螺钉组次之,袢锁组最高。统计结果显示微创缝合钢板组在足踝残疾指数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与下胫腓螺钉、袢锁组的差异有统计意义,而其他差异则无统计意义。
该研究表明微创缝合钢板取得了较佳的临床疗效,尤其是在并发症发生率、再手术率、患者功能自我评价方面明显优于传统的内固定方法,这主要归功于该技术的生物力学特性-保留了下胫腓生理性活动、确保了内固定的强度,此外该技术花费低廉。最后荣格认为微创缝合钢板值得推广,同时由于该研究样本量较小,导致检出差异的可能性变低,因此未来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点击查看丁香园会议专题:美国骨科医师学会 2016 年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