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技巧:儿童颈椎C2-3骨折脱位复位固定新技术

2014-12-18 15:22 来源:丁香园 作者:黄稳定
字体大小
- | +

青少年儿童因外伤等引起的颈椎损伤及不稳往往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对于这类患者,通常需要手术治疗。颈椎损伤最常见的手术技术是钛揽植骨融合内固定,钉棒系统和椎板钩也是常用的方法。儿童颈椎外伤的手术指征包括:颈髓受压、颈椎明显畸形、颈椎动态不稳及年龄超过8岁。

固定及融合技术在短期内的效果往往比较好,但是,儿童患者颈椎融合术后的长期效果与邻近节段的退变有关,最常见的问题是邻近节段退变及颈椎活动度下降。目前文献上还没有可吸收材料应用于脊柱外伤固定的报道。

Hamoud等报道了一例采用新固定技术的儿童颈椎外伤病例,在后路局部有限显露的条件下,采用生物可降解的医用缝线固定,而不是内固定融合技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均令人满意。结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的Injury杂志上。

病例介绍

一名23个月的患儿在路上行走时遭遇道路交通事故,受伤时意识状态及神经功能状态均不得而知。送入医院急诊室后,检查结果显示为全身多发伤,包括胸部挫伤、脑弥漫性轴索损伤及蛛网膜下腔出血。

颈椎X线片检查显示颈椎严重屈曲牵张性损、C2-3骨折脱位(图1),CT重建显示C2/C3前脱位及双侧小关节移位、右侧小关节绞锁(图2)。矢状面MRI提示C2-3前纵韧带及后纵韧带完全断裂,C2下终板与椎体完全分离、C3上终板后缘部分分离(图3),但C2/3椎间盘无明显损伤。

Page2_1.jpg

图1.颈椎X线片:C2-3骨折脱位。

Page2_2.jpg

图2.颈椎CT矢状重建:C2/C3前脱位及双侧小关节移位、右侧小关节绞锁。

Page2_3.jpg

图3. 矢状面MRI:C2-3前纵、后纵韧带断裂,C2下终板与椎体分离。

手术技术

全麻成功后,患者俯卧于头架上,避免面部及眼部受压。由于头部受伤,因此没有使用Halo-vest架固定。颈椎X线透视确认颈椎序列在病人摆体位过程中没有加重。常规进行术前准备,于上颈椎后正中作一小切口,切开皮肤、筋膜,确定C2棘突,以电刀及骨剥骨膜下剥离椎旁肌,显露C2、C3棘突至棘突椎板交界区,而不需要显露椎板及脊椎的其他部分。

以巾钳在C2棘突分叉的两边、棘突与椎板交界处后方分别夹出一个小孔,以2号带针薇乔缝线(强生爱惜康)自后向前穿过上述小孔(图4A),绕过C3棘突下方(图4B,4C),同法将另外一根缝线自对侧小孔和C3棘突下方穿过。

然后在影像监视下,逐步收紧缝线并分别在C3棘突下缘打结(图4E),避免过度矫正。术中没有进行植骨,放置引流管,逐层缝合手术切口,术后佩戴费城颈托8周保护颈椎。

Page3_1.jpg

图4.C2、C3固定技术详解。

术后第3天,患者意识完全清醒,但左上肢仍有轻度麻木,原因在于脑外伤,术后4周完全康复。术后15个月复查颈椎MRI提示C2-3序列正常,后纵韧带及终板愈合良好,C2-3及C3-4椎间隙稍增宽(图5)。术后63个月颈椎过伸过屈位X线检查提示C2-3无明显不稳,没有颈椎融合现象,颈椎活动度保留良好(图6)。

Page3_2.jpg

图5.术后15个月颈椎MRI表现。

Page4_1.jpg

图6.术后40个月(A)及63个月(B)颈椎过伸过屈位X线表现。

作者讨论后认为:对于儿童颈椎损伤患者,外科手术的选择非常重要。该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避免了颈椎融合及其对生长的干扰;(2)保留了颈椎的活动度;(3)由于该技术不需要植入内固定,因此也不需要再次手术取出;(4)该手术技术简单、成本效益比高。因此,对于一些特殊的病例,可以选择可吸收降解的固定材料进行稳定性重建。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orthop207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