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工关节使用寿命的延长,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年轻患者接受了全膝关节置换术。对这些患者的远期随访结果进行评价就显得非常重要。Diduch等曾于1997年发表了一项研究,他们对1977年至1992年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的88例平均年龄51岁(22-55岁)的患者进行了随访,手术的原因包括骨性关节炎(64%)和创伤后关节炎(36%),患膝之前曾接受2.1次手术。来自美国纽约Insall Scott Kelly Institute的William J. Long, MD等继续对这项研究中所有55岁以下的患者进行了后续随访,以明确这些患者使用的假体寿命、失败原因和临床功能。
作者于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复习了最初1997年报道中的88人(114膝),在最初报道时,就已有6人6膝进行了翻修,2人2膝并未翻修但已死亡,遂进一步对其余80人最近的病例资料和随访记录进行了回顾。收集了患者状态、膝关节评分、放射学结果,并和1997年的随访记录进行比较。
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患者在健康条件和活动能力允许的情况下,鼓励其到医院,最好是作者所在的医院进行临床评估,评估的内容包括:HSS评分、KSS评分。根据改良Charnley分级,将患者分为A(单侧或双侧膝关节置换且对侧膝关节没有症状)、B(对侧膝关节存在症状)、C(合并内科疾病导致功能受限)三种。患者的活动能力采用Tegner和Lysholm活动评分。
放射学检查包括髌股切线位片和负重位正侧位片。
以任何原因导致的翻修为终点的30年生存率为70.1%(25例翻修),以胫骨侧或股骨侧假体翻修为终点的30年假体生存率为82.5%。其中,非组配式Insall-BursteinⅠ型和组配式Insall-Burstein Ⅱ型的生存率存在明显差异(92.3% vs 68.3%,P=0.003)。所有患者随访时间平均25.1年(20-35年)。共有36人45膝进行了临床评估。HSS评分从术前的57.9分提高至85.3%。平均KSS评分为87.4分,平均KSS功能评分62.1分,平均膝关节活动度110°。平均Tegner和Lysholm活动评分由术前的1.5分提高至3.0分。42膝的放射学结果提示,平均外翻3.2°,未见放射学松动的表现。
图1 全膝关节置换术的生存曲线
作者认为,对于晚期骨性关节炎的年轻患者,使用骨水泥型后稳定型假体,尤其是非组配式Insall-BursteinⅠ型假体,可以获得满意的长期结果。组配式Insall-Burstein Ⅱ型假体的缺陷主要在于聚乙烯的磨损和髌骨置换早期使用的金属底托。该研究在提示我们关注早期膝关节假体优秀表现的同时,也对现有组配式假体的设计有所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