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BJS:负重对自体软骨移植术后效果的影响

2014-10-05 20:06 来源:丁香园 作者:xm174cxy 陈晓勇
字体大小
- | +

在常规的膝关节镜检查中,常可以见到关节软骨缺损。在对连续93例膝关节镜进行前瞻性研究中,发现有11%的病例存在局部全层软骨缺损。软骨本身没有血运,因此其愈合能力欠佳。如果软骨缺损位于膝关节的负重区则会引起疼痛和肿胀。治疗有症状的全层软骨缺损并非易事,以往采用的保守治疗常常效果欠佳。目前临床上对于修复软骨全层缺损的最佳方法仍然存有较大的争议。目前的报道认为,采用骨软骨移植的方法可以获得良好的中短期疗效。自体骨软骨移植技术需要从膝关节的非负重部位取出柱状关节软骨,并将之充填至有症状的负重区的软骨缺损处。

在进行自体骨软骨移植后,患者需要避免负重4-8周。但值得注意的是,下肢活动的减少又会造成深静脉血栓、关节纤维化、肌肉萎缩等术后并发症。目前发表的临床推荐认为应该术后限制负重,但该结论是来自一些小样本研究或是专家意见。目前还没有研究就负重对自体骨软骨移植的中短期影响进行比较。来自密歇根州麦德龙健康医院的James R. Kosiur, DO等进行了一项研究,他们对自体骨软骨移植物修复内侧/外侧股骨髁小面积缺损术后,限制负重的必要性进行了研究。

19989月至20125月的连续567例关节镜下行自体骨软骨移植手术,共有544膝(右侧271例,左侧273例)512人(男199人,女313人),内侧/外侧股骨髁负重部位的软骨缺损为Outbridge Ⅲ、Ⅳ级。所有567例手术均有同一位骨科医生完成。所有在20016月之前完成手术的患者术后避免负重4周,此后就诊的患者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三组:非负重组、50%负重组、完全负重组。为避免选择偏移,在4个半月过渡期(20016月中旬至10月)内进行33个移植病例予以排除。此后,除了同时进行前交叉韧带重建的病例以外,所有自体骨软骨移植的病例在其可忍受的范围内负重。最终,本研究共纳入三组连续病例(ABC组)534个病例。

其中A组为术后4周非负重组,包括68例连续自体骨软骨移植的病例,其中1名患者的右膝接受了2次自体骨软骨移植手术,因此共67膝,67人;B组为同时进行了前交叉韧带重建的病例,共29例,和A组一样限制负重;C437例术后即刻在疼痛可以忍受的范围内负重,其中23例接受了双膝自体骨软骨移植,20例接受了2次自体骨软骨移植。因此,共有425膝,402人。三组患者在术中术后均未行任何血栓预防措施,但不允许在术后3个月内进行高强度的活动。术后即刻开始膝关节屈伸功能锻炼(表1)。

1 初次分组患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

表1.JPG

20007月至20125月,共有连续6259人接受了关节镜二次探查手术。因为A组和B组的数量较少,将两组的二次探查病例合为一个非负重亚组,C组的42例二次探查的病例为一个亚组。在二次探查当中,移植修复的软骨周围仍存在Outbridge Ⅲ、Ⅳ分病灶,则再次进行自体骨软骨修复,作者将这种病灶称为修复周围缺陷(repair-adjacent defect)。二次探查亚组情况见表2

2 亚组患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

表2.JPG

非负重和负重二次探查亚组接受移植的平均面积分别为0.72cm20.73cm2。非负重组和负重组随访时间42.7个月和33.0个月,国际软骨修复学会评分平均为11.12分和11.25分(接近正常软骨)。两个亚组的随访时间、修复周围缺陷的发生率和移植位置无明显差异。负重组(C组)出现深静脉血栓和关节纤维化的比例均明显低于非负重组(A组和B组)。

图1.JPG

1 负重组术后11个月二次探查可见两处自体骨软骨修复

图2.JPG

2 负重组素后39个月二次探查可见修复周围缺陷(箭头所示)

自体骨软骨移植物修复内侧/外侧股骨髁负重区小面积缺损术后二次关节镜探查,可见术后早期负重不会影响软骨中期修复的结果,还可以同时减少深静脉血栓和关节纤维化的风险。但作者强调,这一结果仅适用于小面积软骨修复的病例。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orthop206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