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膝置换术后异位骨化

2014-09-11 19:23 来源:丁香园 作者:黄立
字体大小
- | +

HO发病机制仍不明确,有一种假设是间叶细胞被刺激分化为造骨细胞,BMP-4过度表达使得未矿的骨基质矿化,随着矿化造骨细胞转化为骨细胞。全髋置换术后异位骨化(HO)已有大量文献研究报道,其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已有大量研究,但结论仍未统一;HO无法药物预防,THA术后HO发生率在90%以上,大部分是无症状的,但一些重度HO会造成术后关节撞击、关节不稳、减少ROM。

目前,关于全膝置换术后HO的研究报道较少,临床发生率仍不明确。文献显示危险因素有:股骨前侧骨质去除量、关节炎类型、术后康复、性别、早期术后感染、曾经手术等。为了进一步明确TKA术后HO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德国学者K. E. Roth回顾性队列分析434例TKA术后HO及骨刺形成情况,发表在近期的Arch Orthop Trauma Surg上。

纳入同一术者完成的434例TKA(363位患者),所有患者:使用P.F.C.®Sigma®假体、前正中皮肤切口、内侧髌旁入路、股骨侧显露至截骨平面上4cm、 股骨截骨髓内定位、胫骨平台截骨髓外定位、髌骨表面置换、骨水泥固定假体。

结果分析方法如下:术前、术后12月拍标准正侧位片对比评价术后HO情况(HO分级采用Rader分级(如表1),共分为0-3级);骨刺形成情况;术前X片确定骨关节炎类型;关节活动受限定义为术后2周麻醉状态下活动度小于90度;切口愈合不良定义为术后1周出现坏死或其他切口问题。
表1  Rader分级
1.jpg

末次随访共21例出现HO,发生率4.8%,其中18例Rader 1级(如图2)、2例Rader 2级(如图3)、1例Rader 3级(如图4);9例位于股骨远端前侧(均为1级)、8例位于伸肌内且不与股骨相连(7例1级、1例2级)、2例位于髌骨周围(均为2级)。
2.jpg
图2 HO 1级
3.jpg
图 3 HO 2级
4.jpg
图4  HO 3级 位于伸肌群内

19例在股骨假体近端形成类似三角型的骨刺(如图5),与别于低密度云雾状的HO,只有2例后期发展为HO。
5.jpg
图5 股骨假体近端骨刺形成

作者危险因素相关分析发现:骨性关节炎较风湿性关节炎更易发生HO(OR值4.07),其他危险因素有切口愈合不良(OR值11.32)、肥厚性关节炎(OR值2.40)、股骨前侧骨质去除量(OR值2.22)。HO与股骨或胫骨侧骨赘、性别、术后血肿、康复无明显相关性。

术后骨刺形成与股骨前侧骨质去除量(OR值2.74)、肥厚性关节炎(OR值5.52)存在明显相关性。

既往文献报道TKA术后HO发生率在0.9 %-42 %,本次研究HO发生率4.8%,低于其他学者报道发生率,作者认为与本次研究中风湿性关节炎(38.2 %)比例较高有关,Harwin等人也报道类似结果。Rader考虑风湿性关节炎术后HO发生率低与其内科药物治疗有关,本次研究支持该假说。

有学者提出HO发生有术中操作技术有关,如股骨前侧骨质去除量,本次研究未证实该学说。

TKA术后HO发生率是较低的,其影响仍存在争议,大多学者不推荐药物预防治疗,预防性治疗TKA术后HO仍需谨慎。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黄立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