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做手术,就一定要面临预防和处理出血的问题。
病例个体差异较大,更是要密切观察,准确评估出血量,并及时外理,才能防止休克的发生,保证手术的顺利与成功。
特别是低年资的外科医师,建立有效的止血应对预案有助于提高术中的心理应对能力,使术中对出血的评估和止血有秩可循。
1、术中出血量的评估
1.1 临床征象判断法
临床征象与出血量对应关系:
但在手术过程中,有许多临床征象不易察觉或表现不出来,故一般多根据脉率、脉压、静脉及毛细血管充盈状况来估计,血压下降往往在脉压减小以后,因此注意脉压的改变对早期诊断更有价值。
1.2 目测法
① 确定吸引器储存罐中的出血量;
② 术者肉眼观察手术视野渗血量和渗血持续时间;根据个人经验估算纱布的吸血量(《外科学》的标准为 30 mL/块);
③ 估算地板、手术衣、无菌巾等手术材料上的出血量。
目测法仅为术者个人的主观判断,误差较大,但对于快速判断术者出血量具有一定意义。
1.3 纱布评估法
根据公式:失血量 = 血纱布重量 - 干纱布重量 + 吸引瓶中血量计算。
手术前先称好干纱布重量,吸血时用干纱布而不用盐水纱布,吸引瓶中的血量应注意减除可能的盐水或其他液体量。重量单位为「g」,1 mL 血液以 1 g 重量计算。
1.4 HCT 法
手术开始前,根据血气分析记录 HCT 基础值,术中再次检测 HCT 值。
失血量 = (HCT 术前 - HCT 术后) × 体重 × 7% ÷ HCT。
该法在临床较为常用,相对准确。
2、术中紧急处理
2.1 局部止血
局部止血可采用「四步止血法」进行。
所谓「四步止血法」是指将止血操作的步骤分为四个部分,依次为:
① 快速控制,此为临时性止血;
② 稳定情绪并整理思路,判断出血的性质和部位,制定止血的方案;
③ 清理术野积血,解剖分离出血部位,为确定性止血创造条件;
④ 确定性止血操作。此法在临床操作中具有良好的止血效果。
2.2 输液
一般出血量不是很多,机体可以代偿的情况下,可以快速输液以纠正血容量不足,如平衡盐溶液、低分子右旋糖酐等,并适当运用止血药。
但当血容量严重不足而无血源的情况下,可以快速输入代血浆用品。
此外,一次性用量的高渗氯化钠右旋糖酐渗液输注对创伤性或出血性休克病人能有效改善机体血流动力学状况,扩张毛细血管,增加组织灌流量,减轻细胞水肿,从而提高病人存活率。
2.3 输血
输血是补充血容量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临床上可以根据情况采用输全血或成份输血如红细胞混悬液、血浆、血小板等。
术中出血的控制和处理是保证手术安全的前提,除了在出血之后采取相应的止血措施之外,还应该在出血发生之前做好有效的防范措施,如果在术前检查存在出血高危因素。
手术操作水平也是影响术中出血的重要因素,医生要具备高超的技术,保证切口位置准确,术中操作精准,以求在手术过程中最大程度减少出血,最大限度保证患者安全。
作者 | 张志强 哈尔滨医科大学
首发 | 丁香园普外时间
策划 | 张洁
投稿 | yangjieamanda@163.com
题图 | 站酷海洛
参考资料:
[1] 王惠琴. 术中出血量的评估与紧急处理 [J]. 职业与健康,2002(04):146.
[2] 彭建新, 何军明, 谭志健, 钟小生, 黄有星, 刁竞芳. 腹腔镜半肝切除术中出血控制的体会 [J]. 腹腔镜外科杂志,2015,20(03):198-200.
[3] ] 梁霄, 陈国俊. 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出血的预防与处理 [J]. 肝胆外科杂志,2017,25(04):249-251.
[4] 杨广顺. 肝脏手术中出血的控制与处理 [J].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2012,1(02):74-78.
[5] 李华, 鄢涛, 龚建平, 刘长安, 刘作金, 彭勇.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出血原因的分析与处理 [J].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06(06):365-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