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医学新进展

2014-06-17 23:03 来源:丁香园 作者:这个学医的
字体大小
- | +

本新进展基于三大运动医学杂志JBJS、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和Arthroscopy:The Journal of Arthroscopic and Related Surgery 2011年9月至2012年8月相关文章及2012年美国骨科运动医学年会(AOSSM)文章而成。

肩关节

肩关节病理学是近来研究热点之一。大量研究关注肩关节病理,并发展为治疗原则及技术。

趋势

肩关节镜手术近年来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例如肩袖修复的理念及技术。Colvin等人发现从1996-2006十年间美国手术修复肩袖损伤增加了141%,其中关节镜下修复增加600%,开放手术增加34%;门诊手术修复从每10万人22例增加至91例。

肩袖修复同时行肩峰成形术有所减少。Mauro等人发现自2004年-2009年间肩袖修复术和肩峰成形术各自数量上增加,但同时行肩袖修复+肩峰成形术则下降了10%,反映出是否同时行肩峰成形术存较大争议。MacDonald等人、Chahal等人的研究都表明不管肩峰类型,肩袖修复是否同时行肩峰成形术后功能评分无明显差异。但MacDonald报道未同时行肩峰成形术者有9%需再手术,而同时行者未发现再手术。

肩袖损伤

肩袖损伤的修复技术目前研究较热门。Lapner等人比较了单排与双排固定技术,发现术后2年两者在WORC评分及美国肩肘评分(ASES)无明显差异,而双排技术在小撕裂术后MRI愈合证据较佳。多位学者研究发现单排或双排固定术后临床疗效、MRI无明显差异。有学者发现撕裂>3cm时,双排固定术后肌力恢复更佳。

Suture-Bridge或穿骨道(transosseous-equivalent technique)技术临床应用也较多。Kim等人的研究发现Suture-Bridge技术与双排固定技术在愈合、临床疗效上无明显差异,间接表明穿骨道技术与双排固定临床疗效相当;文献显示再撕裂与穿骨道技术有一定相关性,再撕裂治疗是临床难点。

部分关节面肩袖撕裂治疗仍存在争议。Shin等人对比腱转移(trans-tendon)与修复技术治疗部分关节面肩袖撕裂,平均随访31月,ASES评分、Constant评分及MRI愈合证据两者无明显差异;但腱转移技术组恢复至正常功能需时间更长,术后前3月疼痛更严重。

促进肩袖愈合细胞因子物使用也是近期热点。Gumina等人研究发现使用或不使用血小板白细胞膜(PLM)术后功能、疗效评分一致,未使用膜者术后出现5%再撕裂,使用者未发生。

血小板富集血浆(PRP)使用也存在争议。Jo等人研究发现使用或不使用PRP术后功能恢复无明显差异,使用者有降低再撕裂发生趋势但不明显且无统计学差异。Rodeo等人研究表明PRP对术后功能恢复无明显帮助,且超声检查发现使用者愈合不良少量增加,反而可能不利愈合。

巨大肩袖撕裂仍是临床治疗难点,多种结构增强技术被使用,疗效存在争议。Barber等人的研究表明非人类细胞真皮基质增强技术功能评分更佳、全愈率更高,支持使用该技术治疗不可修复巨大肩袖撕裂。

术后早期康复必要性存在争议。Kim等人的研究发现术后早期(4-5周)被动活动或佩戴支具,两者ASES评分、SST评分、影像学愈合上无明显差异,他们认为虽然早期被动运动看似安全、却无必要性。Lee等人的研究发现早期积极康复组较制动组术后3月活动度更大、但术后1年活动度两组一致;早期积极康复组有增加再撕裂趋势但未达到统计学差异。

肩关节不稳定

肩关节不稳是临床难点之一,软组织稳定手术方式由开放手术发展至关节镜。Owens等人研究发现2003年-2008年共4562例Bankart损伤,其中2003-2005年有71%行关节镜治疗。2005-2008年增加至88%。开放或关节镜手术并发症均较低:神经损伤、再脱位,关节镜下发生率分别为0.3%、0.4%,对应开放手术为2.2%、1.2%。

开放修复Bankart损伤既往认为是治疗肩关节软组织不稳定金标准,目前研究表明关节镜下修复同样有效。Archetti Netto等人研究发现开性或镜下修复Bankart损伤,平均随访37.5月,两者术后功能评分(DASH、UCLA、Rowe评分)、并发症等均无明显差异。

骨性不稳定即使对于经验丰富的肩部医师来说也是挑战,肩关节盂增强术式多样,疗效不一。既往认为Latarjet手术无效,近期再度流行。Schmid等人研究Latarjet手术治疗49例复发性肩关节不稳,平均随访48月,发现无再脱位、再手术者,88%疗效良好,26%主观肩评分增加,61.2%影像学上无骨性关节进展。

首次肩关节脱位治疗,Chahal等人系统回顾比较了关节镜Bankart修复、悬吊制动、关节镜清理三种方式,发现关节镜Bankart修复优于后两者,提示急诊Bankart修复治疗首次脱位可能是合理选择。

SLAP损伤

既往文献支持修复Ⅱ型SLAP损伤,仍缺乏高质量证据支持。Neuman等人研究发现关节镜下修复Ⅱ型SLAP损伤篮球、垒球运动员,79.5%恢复损伤前运动水平,低于既往报道非投掷运动员的>90%。Park等人研究发现使用PLDLA可吸收锚钉增加SLAP损伤修复失败、并发症,较非可吸收锚钉相对危险度为14.7。

肩锁关节

肩锁关节脱位治疗仍是一个挑战。Milewski等人对比了喙突隧道与喙突环绕技术(coracoid loop techniques)治疗喙突韧带重建,两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其中喙突隧道组80%,喙突环绕组35%。Beitzel等人对比一个锁骨通道缝线button固定、二个锁骨通道缝线button固定、改良Weaver-Dunn手术等三种术式重建喙锁韧带,发现缝线button固定稳定性优于改良Weaver-Dunn手术,一个或两个通道无明显差异。目前趋势是重建喙肩弓、喙锁韧带。

膝关节

前交叉韧带重建

股骨止点定位

前交叉韧带解剖重建是目前趋势,股骨止点定位仍存在争议。Sasaki等人通过尸体研究发现显微镜下股骨止点区域(5.3 ± 1.1 mm)很窄,在髁间窝外侧嵴与髁间窝外侧后嵴(lateral intercondylar posterior ridge)之间。Davis和Steiner尸体研究发现更简单的股骨止点定位法:屈膝90o时股骨外侧髁最低点上方8.7mm、后方1.7mm(如图1);该技术定位股骨止点无需通过观察韧带止点残留、外侧嵴结构或透视。


图1 股骨止点定位:
屈膝90o时股骨外侧髁最低点上方8.7mm、后方1.7mm

前叉重建与骨性关节炎

近期研究发现前叉损伤往往合并软骨损伤,无论前叉是否重建软骨损伤都会恶化进展。Potter等人MRI分析了42例单独前叉损伤发现全部患者前叉损伤合并软骨损伤,外侧胫骨平台最严重;无论是否重建,术后7-11年,相比正常,软骨丢失风险外侧股骨髁50倍、髌骨30倍、内侧股骨髁19倍;未重建者内侧胫骨平台软骨丢失风险大于重建者。

前叉重建主要目的是恢复膝关节功能、阻止早期骨性关节炎发生。软骨损伤、半月板损伤、术后膝关节反常运动、患者BMI、重建肌腱材料都与骨性关节炎发生有相关性。Sajovic等人随访11年发现自体髌腱重建者骨性关节发生率84%高于自体腘绳肌腱63%。其他研究也发现相似结论。

单束or双束交叉韧带重建

实验条件下双束重建有优势,是否在临床中双束优于单束仍不明确。Suomalainen等人研究发现术后2年单束重建失败翻修率高于双束,术后5年单束再断裂率仍高于双束;两者在术后功能评价(KT-1000测试移度、轴移试验),阻止关节炎进展方面无明显差异。Hussein等人为期随访3-5年发现双束重建在关节前后及旋转稳定上略优于单束,但患者评价上两者无差异。

同种异体肌腱重建

肌腱移植物选择依赖于有效性、手术医师、患者偏好。同种异体肌腱有效性及性价目前仍被质疑。MRI研究发现同种异体肌腱长入慢于自体。一项新兵患者随机研究中同种异体肌腱断裂率是自体髌腱的7.7倍。对年轻患者,体重增加、术后运动次数减少,也认为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失败。

手术时间选择

推迟重建手术有增加其它关节结构损伤风险,特别是内侧半月板。对1252例成人患者断面分析发现推迟重建手术增加内侧半月板及软骨损伤发生率;儿童患者结论也一样,此外自觉关节不稳、BMI指数高增加儿童患者内侧半月板、软骨损伤发生率。

康复

早期康复锻炼可实现正常关节活动度,避免前叉松弛。Beynnon等人对比术后康复进程加快组与常规组(两组均采用自体髌腱重建)发现术后早期3月加快组肌力优于常规组,术后2年两者一致;术后2年两组临床评价、满意度、本体感觉、前后方向松弛度(影像学上)均一致。

后交叉韧带

单独后交叉韧带损伤通常可非手术治疗。非负重下前后测量技术分级后叉松弛度可能无法准确反映负重条件下后叉异常松弛。Goyal等人通过体内研究发现无症状后叉II度松弛在活动正常下出现有意义关节动态不稳定,特别是上楼梯时。这发现可能暗示单独后叉损伤需重建。

后外侧复合体损伤

交叉韧带损伤常合并后外侧损伤;在交叉韧带重建中对后外侧损伤认识和治疗仍缺乏,其可能导致重建失败。Kim等人回顾分析425例前叉韧带损伤患者发现7.5%合并后外侧损伤。Yoon等人研究表明腘肌腱解剖重建后外侧没有带来实质性好处。

半月板

同种异体半月板移植对某些特定患者来说仍是一种选择。现文献报道中短期随访结果可。一项平均49.4月随访研究显示临床评价、MRI、术后关节镜探查满意度达81.8%。文献报道移植后半月板挤压特别外侧半月板挤压损伤移植物功能。最小化移植半月板挤压仍强调骨槽的轴向及冠状面位置。

软骨损伤

软骨损伤仍是骨科一大难题之一。微骨折技术已成为其他新技术评价标准。新一代软骨移植术被寄予厚望。新一代软骨移植术有效性在高水平运动员应用也有报道。Vanlauwe等人对比微骨折技术(61例)与软骨移植(51例)治疗股骨髁软骨损伤(面积1-5cm2),总体上两组患者术后5年KOOS评分较术前无明显改善;软骨移植组KOOS评分(26分)优于微骨折组(15分)。

新一代软骨移植术

Crawford等人比较了新一代软骨(NeoCart)移植与微骨折技术,平均随访26月,评价标准包括SF-36、KOOS、IKDC、VAS,他们发现NeoCart组在术后6月至末次随访膝关节疼痛及功能优于微骨折组;NeoCart组中有76%患者膝关节疼痛及功能改善>12%,微骨折中只有22%。

Kon等人研究对比新一代软骨(Hyalograft C)移植与微骨折技术治疗职业、半职业足球运动员,他们发现两组重返运动比例都很高,微骨折组80%(返回运动平均时间8月)、新代组86%(12.5月);IKDC评分微骨折术后2年为86,随着随访时间(7.5年)下降至79,而新代组持续保持在较高分数(术后2年90.5,术后7.5年91);他们认为虽然微骨折组重返运动更快,但新代组术后疗效保持更久。

自体骨软骨塞(plug)技术

该技术对某些软骨损伤是有效的,但仍缺乏高质量研究。Krych等人比较了自体骨软骨塞(plug)与微骨折技术,他们发现两者在术后1、2、3、5年SF-36、IKDC、Marx活动量评分上无明显差异;但软骨塞技术组活动水平在术后随访中保持在较高水平,微骨折组出线下降,提示虽然微骨折初期疗效好,但软骨塞技术疗效保持更久。

髋关节

髋关节镜手术数量正在逐年增加,ABOS统计自1999年-2009年,美国髋关节镜手术增加18倍;但现一般术者年手术量<20台。一项髋关节镜模拟训练显示侧卧位下学习手术难于平卧位。

FAI

髋臼撞击综合症(FAI)仍是近期髋关节研究热点。一项代表性研究发现青少年(<13岁)足球运动员凸轮型(cam-type)FAI发生率高于同龄非运动员。青少年凸轮型FAI长期影响仍不明确,另一个代表性研究发现更年长足球运动员中有无凸轮型FAI无明显差异。

FAI及髋臼唇损伤的诊断仍是难点。一项系统回顾研究显示物理试验无法准确诊断FAI或髋臼盂唇损伤。对无症状志愿者前瞻性研究发现1.5T MRI平扫发现有80%臼唇损伤,21%臼唇囊肿。

一项系统回顾研究显示结合临床症状及影像学,关节镜治疗FAI手术指针仍不明确。现仍缺乏高质量研究证实关节镜治疗FAI的有效性。一项Level-III随机研究显示随访3.5年盂唇固定术后优良率92%,盂唇切除或清理术后优良率68%。一项Level-IV研究发现对于≧55岁FAI患者,若关节间隙>2mm行关节镜治疗有效,若≤2mm或改良Harris评分低时建议早期行THA。

iHOT-33(International Hip Outcome Tool)可能成为日后髋关节镜术后主要评价评分。iHOT-12评分也在临床应用中同样有效、可靠。

足踝

跟腱损伤

急性或慢性跟腱损伤的治疗近期文献仍常见。Kearney等人研究发现有更多限制和更高楔形足跟的踝足矫形器将增加足跟压力、降低前足压力;这种类型矫形器站立终末期及步前期时间减少;提示我们跟腱断裂康复过程中注意矫形器的影响。一项包含14项研究共1085例回顾研究支持手术治疗急性跟腱断裂,开放手术伤口感染率高,经皮手术可减少感染率;但该研究未明确手术或保守治疗中是选择石膏固定还是功能支具。

踝关节扭伤

阻止反复性踝关节扭伤是目前研究重点。McGuine等人研究对比高中足球、篮球运动员使用系带型踝关节支具或不使用,他们发现篮球运动员使用支具者发生急性踝损伤较不使用者低,但是否使用损伤程度无差别;足球运动员使用支具者急性踝损伤较低,膝、其他下肢损伤两组无差别,损伤程度无差别。

反复外踝不稳手术治疗仍是一种选择,但修复或重建踝外侧韧带最佳术式仍有争议。Cho等人对比了改良Brostrom结合带线锚钉技术与经骨缝合技术治疗慢性踝不稳,他们发现两种技术术后临产疗效、功能(Karlsson评分、Sefton分级)、距骨倾斜角、距骨前移都有改善。

距骨软骨损伤

Mei-Dan等人比较了关节内注射透明质酸或PRP,所有患者连续注射3周,随访28周,他们发现两组患者踝关节评分及功能(AHFS评分、VAS等)改善至少6月,PRP组优于透明质酸组。

肘关节

肱骨外上髁炎

Thanasas等人比较了超声引导下注射PRP或自体全血治疗肱骨外上髁炎,他们发现只在术后6周时PRP组VAS评分低于全血组,但在3月、6月时两组VAS、Liverpool肘评分均一致。

肘关节尺侧副韧带重建

Dines等人评价了标枪运动员尺侧副韧带重建疗效,至少随访2年,他们发现9例患者(共10例)术后Conway scale、Andrews-Timmerman评分、重返运动方面结果良好,重返标枪训练术后8月(篮球运动员术后4月)、重返竞技术后14或16月。

急性肱二头肌远侧肌腱断裂

Grewal等人比较了单切口与双切口技术,他们发现术后2年双切口组终末肌力较单切口组增加10%;发现早期短暂性前臂外侧皮神经麻痹单切口多于双切口;ASES、DASH、PREE评分两组无明显差别。

肱骨小头软骨损伤

肱骨小头软骨损伤研究也是近期热点,但仍缺乏高质量研究。自体软骨移植被认为是有效的。Vogt等人报道了自体软骨(来自外侧股骨髁)移植治疗肱骨小头软骨损伤长期随访疗效,他们发现术后5年、10年Broberg-Morrey、ASES评分、影像学、MRI等方面结果满意,他们支持该技术。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黄立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