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IF术中同时行邻近节段减压可能导致邻椎病

2014-05-12 20:42 来源:丁香园 作者:mouse306
字体大小
- | +

PLIF是目前治疗退变性腰椎滑移的常用方法,该方法既能行后路融合,又能提供前柱支撑。但不幸的是,椎体间融合改变了脊柱正常的生物力学状态,融合节段活动减少,而非融合节段活动代偿性增加,同时额外压力升高,从而导致邻近节段退行性病变(ASD)。

既往研究关于ASD发生的危险因素分为两类。一类为患者因素,包括年龄、肥胖、早已存在的邻近椎间盘退变、更年期、椎板倾斜角、骶骨倾斜角及小关节方向。另一类为手术因素,包括融合长度、固定强度、神经根减压、关节突关节囊的破坏、椎间盘的过度撑开、腰椎前凸的丢失和失状位、冠状位不稳。

日本神奈川的学者对PLIF术后患者ASD发生的危险因素做了分析,并研究了同时行相邻节段减压手术对减少症状性ASD发生的效果。

研究包含54例因L4退变性滑移行L4/5 PLIF手术的患者,其中17例仅行L4/5 PLIF,而37例患者因术前脊髓造影和MRI诊断有L3/4轻度椎管狭窄在术中做了预防性椎板切除减压。随访时间最少为2年,随访率为90%。对研究结果分析发现,性别、年龄等均无显著性差异,而术后融合节段(L4/5)局部前凸角丢失和相邻节段(L3/4)关节突关节矢状位活动度增大是症状性ASD发生的危险因素。术后邻近节段椎体前滑移是导致症状性ASD的主要原因。

表1:症状性ASD患者的总体情况

图1:不同组别ASD情况比较

作者认为L4/5融合节段前凸曲度减小导致邻近L3/4节段屈曲伸张活动度增加,从而导致ASD。而邻近节段关节突关节矢状位活动度增大导致术后前滑移,从而引起症状性ASD。

所有患者中总共有7人(13.0%)出现症状性ASD,6人(16.2%)位于邻近节段同时减压组(SD组),1人(5.9%)位于仅行PLIF组(OP组)。SD组中25人(67.6%)出现影像学ASD,而OP组为6人(35.3%)。(p=0.009)作者认为邻近节段同时减压不能阻止症状性ASD发生,反而会引起ASD出现。

表2:SD组和OP组在L3/4节段影像学比较

研究者认为,邻近节段关节突关节矢状位活动度较大的患者术后更容易出现椎体前滑移,从而导致症状性ASD。而术中邻近节段同时非融合性减压不但不能预防ASD出现,反而可能导致症状性ASD的发生。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orthop222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