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时间 2017 年 3 月 14 日,美国骨科医师学会(AAOS)2017 年会在加州第二大城市圣迭戈 (San Diego) 隆重举行。有学者探讨了全肩关节置换术后假体移位的问题。
关节盂假体松动是全肩关节置换最常见的并发症;常规的影像学随访很难精确判定假体的位置变化,因此如何预测松动以及松动对临床预后的影响尚未完全阐明。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利用三维 CT 对全肩关节置换术后进行 2 年随访,以评估关节盂假体的位置,从而明确关节盂假体松动的可能危险因素。
研究纳入 41 例接受骨水泥型关节盂假体的患者,均采集了术前的 CT(下图 CT1)、术后三个月的 CT(下图 CT2)及术后 2 年的 CT(下图 CT3)结果。利用自主研发的 3D 软件进行图像分析,该软件以术前 CT 的解剖标志作为标记进行重建(图 1)。
图 1
测量的参数包括:肱盂平衡参数,盂肱对线(HGA),肱骨肩胛对线(HSA)。测量所得结果都除以肱骨头直径以标准化,测量示意图见图 2。
图 2
关节盂假体移位的定义为术后 3 月到术后 2 年之间假体的翻转或大于 5°的倾斜。并将关节盂假体中心锚定桩周围骨状况分为锚定桩周围骨溶解和锚定桩与周围骨融合两种状况。
结果发现,2 年随访中共有 27%(11/41)的患者发生了关节盂假体移位;其中,7 例倾斜角度增加,1 例后屈角度增加,2 例倾斜角度和前屈角度均增加,1 例倾斜角度和后屈角度均增加。
有移位的患者中心锚定桩周围骨溶解发生的概率较高(4/11 vs 1/30, P = 0.01),但是大多数有移位的患者没有出现中心锚定桩周围骨溶解(7/11),而且有周围骨融合的证据。
有移位和无移位组的 Penn 肩关节功能评分没有统计学差异(88.4±12.6 vs 88.9± 9.1);在有移位的患者中,发生和未发生中心锚定桩周围骨溶解者没有区别。
后来增加了 9 例数据,总共 50 例患者,以两个不同的标准来定义肩关节关节盂假体移位。
如果以术后 3 月到术后 2 年之间假体的翻转或者倾斜大于 5°为假体移位,那么移位发生率为 16/50(32%)。
如果以术后 3 月到术后 2 年之间假体的翻转或者倾斜大于 3°为假体移位,那么移位发生率为 27/50(54%)。
根据术前关节盂的形态学特征,将 walch 关节盂形态分类改良后分为 A1、A2、B1、B2、B3、C1 和其他共 7 种,结果发现 B2 型关节盂不论以哪种标准定义的脱位发生率均较高(图 3)。
图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