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手机突然响起,病房护士在电话那头说到:医生,上次那个做全髋的脱位了来找你啦!
毫无疑问,无论是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THA)还是翻修术中,假体脱位都是最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和导致翻修的常见原因。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各类奇思妙想层出不穷,比如——「大头」。
目前研究发现,股骨头假体尺寸与术后假体脱位的发生率有着显著的负相关性,随着股骨头假体直径增加,关节的稳定性也随之增加,即(甚至本届 AAOS 也将浓墨重彩的探讨「大头」的价值),但随之带来的负面效应也逐渐被人们发现。
当臼杯的尺寸已经确定时,股骨头直径越大则聚乙烯内衬越薄。然而传统的聚乙烯内衬磨损率较高,因此假体失效率也高,使得大直径股骨头假体的应用受到一定限制。而高交联聚乙烯(HXLPE)的出现使得这一问题的解决看到了希望。
通常来说 HXLPE 的磨损率在标准型号髋关节假体中很低,但在应用于较大型号的假体时还是未知。曾有大量研究测量过 HXLPE 在不同型号假体中的体内磨损率,但由于测量工具和/或分析方法的不同使得研究结果差异明显。
目前,放射立体照相测量分析法(RSA)被看作是测量体内假体磨损率的金标准,特别是在测量类似 HXLPE 这种低磨损率的假体时。最近一项通过 RSA 测量 HXLPE 磨损率的非随机对照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 36 mm 还是 28 mm 的金属股骨头对 HXLPE 内衬,其术后 3 年的股骨头假体中位穿透率没有显著差异,髋臼内衬近端中位磨损率也没有显著差异。
至今为止还没有关于用 RSA 方法测量 HXLPE 假体磨损率的随机对照研究(RCT)发表。来自澳大利亚皇家阿德莱德医院的 Donald W. Howie 等医师通过随机对照的方法分别比较了 28 mm 组和 36 mm 组初次 THA 术后 1~3 年的 HXPLE 磨损率,其初步假设为 36 mm 组的假体近端平均磨损率不会高于 28 mm 组。
该研究将 56 例接受初次 THA 的高龄患者随机分配到股骨头直径分别为 36 mm 和 28 mm 的两组中,均为金属股骨头对 HXLPE 内衬的髋关节假体组合形式。通过实验设计来控制可能会影响 HXLPE 内衬磨损率的因素,并通过 RSA 技术来测量磨损率。
通过 1~3 年的随访发现,36 mm 和 28 mm 两组的年平均磨损率分别是:0.00 和 0.01 mm/年,无一例患者的平均磨损率>0.1 mm/年。假体每一个方向的磨损率都非常低,通过二维和三维影像观察 HXLPE 内衬近端内侧磨损率发现:与 28 mm 组相比,36 mm 组的磨损率并没有显著增加,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总之,初次 THA 术后 1~3 年,当使用金属股骨头对 HXLPE 内衬时, 36 mm 与 28 mm 的股骨头假体相比磨损率并没有显著增加。从关节稳定性来说已经有相当多的研究证明 36 mm 头也更具优势。
但是,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建议使用 36 mm 的股骨头假体之前,特别是应用于年轻活动量较大的患者中时,对假体磨损率的长期观察以及进一步研究磨损与假体周围骨溶解的关系等问题仍然是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J Bone Joint Surg Am. 2016;98:1786-93
2. J Bone Joint Surg Am. 2014;96 Suppl 1(E):12-8.
3. Bone Joint J 2014;96-B(11 Suppl A):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