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骨样骨瘤:这个征象就够了

2016-08-26 21:00 来源:丁香园 作者:haitao1230
字体大小
- | +

骨样骨瘤是一种良性骨肿瘤,它由成骨细胞及其产生的骨样组织构成,原因尚不明确,可能是成骨细胞形成的骨样组织不能正常骨化所致。

根据文献报道,骨样骨瘤占全部骨肿瘤的 1% 左右,占原发良性骨肿瘤的 10% 左右,好发年龄为 10~30 岁,男性多于女性。

发病部位

骨样骨瘤可发生在任何骨骼,半数以上发生在下肢,尤以股骨和胫骨骨干多见,脊柱的骨样骨瘤约占 10%。髋关节,肘、踝、腕关节等也有相关文献报道。

1.jpg
图 1 骨样骨瘤常见发生部位示意图

临床表现

该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疼痛,随病情进展呈逐渐加剧,疼痛具有间歇性,以夜间为著。患者多服用水杨酸类药物后疼痛常可缓解。

骨样骨瘤病理学

肿瘤由瘤巢和周围硬化的骨质两部分组成:瘤巢多位于病灶中心,直径一般不超过 2 cm,呈圆形或卵圆形,境界清楚。因血管丰富和骨样组织多而编织骨少,肉眼下瘤巢多呈深红色;镜下,瘤巢由新生骨样组织和血管丰富的结缔组织构成。瘤巢中心部分以编织骨为主,外周为血管丰富的纤维基质,血管间含有无髓神经纤维。瘤巢周围则由增生致密的成熟骨质包绕。

2.jpg
图 2 骨样骨瘤标本,其内可见椭圆形瘤巢,病变大部分位于增厚的骨皮质,部分位于骨髓腔内

影像学表现

瘤巢的确定是影像诊断骨样骨瘤的关键。

  • X 线和 CT 表现:低密度瘤巢(中心可硬化),周围反应性骨硬化。

  • MR 表现:MR 优势在于显示病变大小、形态和周围改变。瘤巢在 T1WI 序列上呈低信号,但在 T2WI 序列上可以呈现低、中或高等信号,这主要取决于该病的三个发展阶段,骨样组织为主者一般呈高信号,内部钙化或骨化为低信号。强化瘤巢多为明显强化,尤其是骨样组织为主、血管丰富的病灶。但仅仅依靠 MRI 成像时,周围反应明显的骨样骨瘤常常会被误诊为恶性病变。

案例一

基本病史:男性,17 岁,左踝关节疼痛,夜间加重。

3-1.jpg
图 3 踝关节轴位 CT 显示距骨边缘可见类圆形不均质低密度灶,其内可见点状钙化灶,周边可见硬化,病理结果为骨样骨瘤

案例二

基本病史:男,45 岁,肘关节疼痛。

3.jpg
图 4 肘关节 MRI 和 CT 检查显示,肘关节桡骨头外侧边缘见类圆形(箭头所指)等长 T1(图 B)长短 T2(图 A)异常信号,边界清,CT 上呈低密度(图 C),边缘可见硬化。从 MRI 上可见病变周围软组织呈大片状 T2 高信号,肘关节可见积液,单单从 MRI 诊断时常常误诊为炎性病变或恶性肿瘤。病变病理结果为骨样骨瘤

案例三

基本病史:女孩,10 岁,左侧髋关节疼痛。

5.jpg
图 5 左侧股骨大转子处见椭圆形低密度灶,其内密度欠均匀,病变边界清楚,周围软组织未见明显异常

案例四

基本病史:男,17 岁,右髋疼痛 3 月。

6.jpg
图 6 髋关节 MR 冠状位 FS-T2WI 序列和 FS-T1WI 序列显示,右侧髋关节股骨近端可见片状短 T1 长 T2 异常信号,周围软组织肿胀呈长 T2 异常信号,因该病被误诊为恶性肿瘤性病变。仔细观察可见到在右侧股骨小转子处可见类圆形短 T1 短 T2 异常信号,注入对比剂后呈明显强化。病理结果为骨样骨瘤

案例五

基本病史:3 岁男性,右大腿根部疼痛 4 月余。

7.jpg
图 7 右腿 CT 检查显示股骨近端外侧可见类圆形低密度灶,周围可见骨质硬化,邻近骨皮质增厚,周围软组织未见明显异常。病理结果为骨样骨瘤

骨样骨瘤发展过程

分 3 个阶段:

  • 初期以成骨纤维及骨母细胞为主,伴有丰富的血管,但骨质形成稀少;

  • 中期则形成骨样组织较多;

  • 成熟期以编织骨为主要成分。

在不同的时期,瘤巢的 MRI 信号相差较大,但在 X 线或 CT 上变化相对较小。

总结

  • 骨样骨瘤是一种较常见的良性骨肿瘤,瘤巢的确定是影像诊断骨样骨瘤的关键;

  • 平片仍然是诊断骨样骨瘤的重要手段;

  • CT 是目前发现瘤巢的最佳方法;

  • MRI 可为骨样骨瘤的诊断提供较大的帮助,尤其能敏感显示瘤巢周围髓内和软组织的炎性水肿,但可能造成误诊。

编辑: 刘芳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