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哥手术课堂:外踝骨折中应重视三角韧带前支的修复

2017-01-23 06:03 来源:丁香园 作者:吴建群
字体大小
- | +

三角韧带复合体是对抗踝关节外翻的重要结构,分为浅层和深层两部分组织。浅层主要有胫舟韧带、胫跟韧带、胫距韧带后束浅层;而深层由胫距韧带后束深层和前束构成(图 1)。

以往文献表明,在对抗踝关节外翻时以三角韧带深层的作用为主,而其浅层作用较弱。Michelsen 等发现切断三角韧带浅层并不会增加内侧关节间隙(MCS)的宽度。Sanders 则报道单纯外踝骨折中的单纯三角韧带损伤无需修复。

但来自韩国高丽大学医学院的 Lee 教授则发现在单纯外踝固定后仍会出现外翻不稳。MRI 提示此类患者的三角韧带有着不同程度的损伤,提示对于单纯外踝骨折患者而言,如果存在未经修复的三角韧带损伤,则仍然可能出现踝关节外翻不稳。相关论文发表在 Injury 上。

tu1.jpg
图 1  左侧踝关节内侧观,三角韧带浅层和深层及相关韧带。

作者收集了其所在医院从 2006 年至 2013 年的 35 例单纯外踝骨折病例,排除开放性骨折或明显下胫腓不稳者。

所有患者均根据其医院的治疗指南(图 2)于术前行标准正位、穴位、侧位 X 片和踝关节 MRI 检查。

134517382222638677.jpg

图 2 治疗标准流程指南

韧带损伤分级:0 级,无损伤;I 级,韧带周围水肿;II 级,韧带部分撕裂、松弛、轮廓不规则;III 级,完全断裂(图 3)。骨折类型根据 Lauge-Hansen 标准进行分型。

QQ截图20160812205705.jpg
图 3 MRI 提示三角韧带分型,(A)三角韧带前支 I 级损伤(16 岁男性,SER IV 型损伤),(B)前支 II 级损伤(61 岁女性,SER IV 型损伤),(C)前支 III 级损伤(43 岁男性,SER IV 型损伤),(D)后支 I 级损伤(18 岁男性,SER IV 型损伤),(E)后支 II 级损伤(16 岁男性,SER IV 型损伤),(F)后支 III 级损伤(43 岁男性,SER IV 型损伤)

由两名研究者分别对 X 线片和 MRI 结果进行双盲分析。

术中麻醉下进行外翻应力试验。如骨折移位小于 2 mm、无短缩、无旋转、距骨倾斜 1°~2°、MCS 小于 5 mm,则认为是外翻应力试验阴性,表明踝关节稳定(S 组);反之则为阳性,提示踝关节不稳定。

固定外踝后,再次行外翻应力试验,如果仍不稳定,则认为是踝关节高度不稳定(H 组);如果无踝关节不稳定表现,则认为是踝关节低度不稳定(L 组)。H 组患者需要进一步以 3.00 mm 的带线锚钉修复三角韧带。

所有患者均于术后 3 月复查踝关节正侧位、负重位 X 片检查;测量 MCS 大小;根据术前 MRI 结果确定三角韧带前支损伤分级(MADLG)和后支损伤分级(MPDLG);以及损伤侧 MCS(MIMCS)和健侧 MCS(MUMCS)的比值。

该研究共纳入了 35 例 Lauge-Hansen 旋后外旋型、Weber B 型患者。其中 19 例为女性,平均年龄 41.6 岁。S 组、L 组和 H 组分别有 10 例、15 例和 10 例。

S、L、H 组的 MADLG 分别为 1.8、1.8 和 2.6;MPDLG 分别为 1.3、1.8 和 2.2。提示 H 组的 MADLG 和 MPDLG 均高于 S 和 L 组。

S、L、H 组的 MIMCS 分别为 4.57、4.34 和 4.91,MUMCS 分别为 4.01、4.41 和 4.56。L 组和 H 组的 MIMCS 和 MUMCS 之间均无显著差异,但 S 组中两者存在显著差异。

作者认为单纯外踝骨折治疗方案的选择仍充满争议。根据作者经验,如果单纯外踝骨折固定后仍然存在外翻不稳,则修复三角韧带前支足以限制距骨外翻。因此既往可能并未充分认识到甚至忽略了三角韧带前支稳定踝关节的作用。

该研究首次通过分析术前 MRI 韧带损伤分级与治疗模式之间的关系,发现高度不稳的外踝骨折病例需要修复三角韧带,方可有效恢复踝关节内侧的稳定性。但这一结论尚需进一步的大样本前瞻性研究予以证实。

查看信源地址

编辑: 陈曦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