髓内钉是治疗胫骨干骨折的金标准,可获得满意的稳定性、良好的生理学和生物力学上的优势,髓内钉和胫骨解剖达到最佳的微动和张力可有效促进骨折愈合。来自美国的 Donegan 教授提出髓内钉直径和胫骨峡部髓腔直径的最佳比值,可获得最稳定和有效的固定。相关论文近期发表在 JOT 上。
作者通过回顾性分析了从 2004 年 6 月至 2012 年 7 月 I 级创伤中心 133 例胫骨干骨折患者(OA 42 型),均采用髓内钉治疗,最终因 55 例随访时间不到 1 年,剩下 78 例(平均年龄为 37 岁,52 名男性 26 名女性),12 月内均获得影像学资料,评估患者 3,6,9,12 月各时间点骨折愈合情况,记录髓内钉直径和影像学胫骨峡部宽度,计算两者比值。
髓内钉的直径根据手术记录上的厂家标签,影像学胫骨峡部宽度根据胫骨正位片峡部平均宽度(图 1)。
图 1 胫骨远端 1/3 正位片测量髓腔宽度
78 例胫骨干骨折中 ,18% 近端 1/3 骨折,28% 中间 1/3 骨折,54% 远端 1/3 骨折。33% 为开放性骨折。随访 12 月后,67% 的患者骨折愈合。早期愈合(3~6 月)患者髓内钉直径和髓腔直径比值为 0.8~0.99。
髓内钉直径和髓腔直径比值小于 0.8 或大于 0.99 骨折不愈合可能性是比值介于 0.8~0.99 的 4.4 倍(图 2)。吸烟和开放性骨折不会增加骨不连率。
图 2 骨折愈合与髓内钉与髓腔比值之间的关系。早期愈合(3~6 月)比值为 0.8~0.99。阴影部分代表骨不连。
既往有学者认为髓内钉应该越粗越好。Penzkofer 等推荐使用直径尽可能粗的髓内钉,而尽可能减少扩髓,以便减少骨折端松动和增加髓内钉系统的稳定性。同时有文献报道采用直径较细的髓内钉易导致髓内钉断裂或螺钉断裂,发生率高达 3%~20%。Sanders 等报道较细髓内钉会导致骨折延迟愈合。
本文发现,髓内钉并不是越粗越好,如果髓内钉和髓腔比例不合适,会不利于骨折愈合。作者认为治疗胫骨干骨折时,最理想的髓内钉直径和髓腔直径比值是 0.8~0.99。术中如果选择过大或过小的髓内钉,可能导致 33% 患者出现骨不愈合。
同时作者发现远端 1/3 骨折患者愈合率要高于近端或中间 1/3 骨折患者,可能是其比例在 0.8~0.99 之间。术者应及时考虑这一比值,有着一定临床意义。
[紫川秀第二注]:髓内钉到底多少粗才是好这个问题应该是临床的一个难点。这个研究给出了一个思路。但仍有必要仔细探究一下这个研究前置条件。事实上,胫骨骨折不愈合的影响因素太多,骨折部位,骨折类型,骨折复位时技巧,骨折固定方法,软组织保护,患者身体的一般条件等,这些都会影响骨折愈合,如果单纯从直径角度来探讨,而不考虑上述相关差异,得出的结论到底有没有效果仍值得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