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月 15 日,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简称阜外医院)的荆志成教授就《血栓管理中的真实世界》在北京拜耳中心进行了学术演讲。10 余家媒体现场聆听了荆教授讲述血栓管理中抗凝治疗的观点,并参与互动讨论。
图1 荆志成教授发表学术演讲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有较高的患病率及死亡率,严重危害人类健康。VTE 众多治疗方法中,抗凝治疗是最基础的治疗方法。传统的胃肠外抗凝药物、维生素K拮抗剂等虽疗效显著,但人们也逐渐认识到其作用多靶点、治疗窗窄、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影响因素较多等缺陷。随着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的问世及多项临床试验结果发表,NOAC 给 VTE 的抗凝治疗策略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荆志成教授首先回顾了自己 1996 年研究生期间首次接触抗凝药是源于患者行二尖瓣和主动脉瓣置换术,金属异物缝合于心脏,抗凝治疗对于预防血栓形成引起的急性心衰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除了心外科手术,抗凝治疗对血栓脱落后引起的肺栓塞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当时肺栓塞的诊断率极低,更谈不上治疗。
传统的口服抗凝药华法林自 1954 年被正式批准用于人体后,一直在抗凝治疗历史长河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华法林虽然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然而其抗凝效果不可预测、易出血、需常规监测、治疗窗窄等缺点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广泛使用。荆志成教授以典型病例为例,详细描述了华法林在临床使用过程中有着复杂的局限性。
近年来,新型抗凝药防治 VTE 进行了多项临床试验,积累了大量循证医学证据。证实在预防骨科大手术后 VTE 和复发性 VTE,以及治疗急性 VTE(DVT、PE) 方面,其效益、安全性优于或不劣于传统抗凝治疗,并且具有无需监测凝血功能、使用方便、单药口服固定剂量、与食物药物相互作用小等特点,弥补了既往抗凝治疗的缺陷。值得一提的是,利伐沙班专门入选了出生后 3 个月~18 周岁不同年龄段青少年的 VTE 患者,观察其疗效。这一大胆的试验弥补了传统口服抗凝药和其他新型口服抗凝药在儿童 VTE 应用领域的空白。
荆志成教授特别提到,全球已有超过 1500 万名患者曾经服用过利伐沙班,不断累积的真实世界证据非常重要,能够对利伐沙班在日常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提供额外信息。早在 2014 年,利伐沙班治疗急性肺栓塞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早已被诸多临床试验证实,并得到 ESC 肺栓塞诊疗指南的推荐。
阜外医院前瞻性地设计了针对中国人群的前瞻性临床研究,探索利伐沙班在真实世界中治疗急性肺栓塞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结果进一步验证了利伐沙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该研究在 2015 年柏林 Global science forum 上获得重要奖项、2016 年国际血栓与止血大会上获得最佳 Reach the World Grant 奖项。
2015 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正式批准利伐沙班片两个新的适应证,分别是用于治疗成人深静脉血栓形成,降低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后深静脉血栓复发和肺栓塞的风险;以及用于具有一种或多种危险因素的非瓣膜性房颤成年患者,以降低卒中和全身性栓塞的风险。至此,拜瑞妥已经有包括择期髋关节或膝关节置换手术成年患者预防静脉血栓形成在内的三个适应证在中国获得批准。